昨天,上面剛出台了《支持出口産品轉内銷的實施意見》,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出口轉内銷到底是什麼?欣姐為大家找來資料,一起學習。也祝外貿行業的朋友,早日脫離危機!
内容提要I: 出口轉内銷是什麼意思
II: 形成原因
III: 缺點
IV: 解決方法
出口轉内銷是什麼意思
出口轉内銷曾是上世紀80年代頗為流行的一個詞,内銷品是高品質的代名詞。
出口轉内銷指原來已經出口到外國的情況下,由于各種原因,經由各種渠道返回本土銷售。本來打算出口國外的産品,因為各種原因(如貿易壁壘、國家政策的變更,本國與外國的關系發生變化等)不能出口到國際市場,廠家或商家為了減少損失,将貨物在本國國内銷售,或者是出貨到國外後,在核銷單過期之前未能收彙并核銷的。當發生出口轉内銷之後,本次出口的這批貨将由出口的商品變成内銷的商品,不能再被定義成出口商品了。

形成原因:
中國的出口轉内銷的形成原因包括:
一,國産商品由于貿易壁壘等貿易障礙原因,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需要返回國内;
二,國産商品由于國家政策的變更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需要返回國内;
三,國産商品由于本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發生變化等原因,無法到達目的地,需要退回國内;
四,由于産品質量或經濟糾紛或其他原因(如船期延誤)需要退回國内,或退回國内是更合适的選擇。
缺點:
缺品牌
缺品牌,但不缺技術:做加工,做出口,不需要品牌,隻需要提供低廉的生産成本和生産能力,質量有保證就可以,但做國内市場,做消費市場,需要的是品牌,出口型企業不缺技術,但缺少的是品牌。對出口型企業來講,為國外企業的代加工經驗,具備了強大的技術能力,唯獨沒有的是自有品牌,且不被國人所知和認可,這是出口企業轉内銷所遇到的第一道坎。
缺營銷外向性企業重技術,缺市場
缺營銷,但不缺産品:出口型企業産品齊全,可對開拓國内市場而言,卻沒有營銷産品,營銷能力。做生産和代加工,并不需要針對終端市場的營銷,但做國内市場銷售,就必須面對一線市場,而這一點,也正是出口型企業所缺少的。缺營銷,但不缺産品,轉内銷,就是要解決如何把現有産品做好營銷的問題。
缺經驗
缺經驗,但不缺市場:消費市場是一潭深水,會遊泳的人遊得樂哉悠哉,不會遊的人卻會嗆得滿口是水。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和旺盛是不可否認的,所以,對出口型企業來講,并不缺少市場容量,缺少的恰恰是他們運作市場的經驗。
缺資源缺資源,但不缺機會:中國市場經濟剛剛滿三十年,很多行業還很不成熟,蘊藏着巨大的成功機會,如提到的背包行業,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龍頭品牌,對各位而言,機會還是很大的。但對企業來講,缺少的正是運作市場所需要的資源,一沒有品牌,二沒有網絡,三沒銷售渠道,所有的外貿企業均如此。這是出口企業轉内銷通通存在的問題,機會就在眼前,就看如何開拓市場,抓住機會了。
解決方法:企業首先要認清外貿形勢,國外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保護主義的已經成為常态。必須在鞏固國外市場的同時,主動作出改變,積極拓展國内市場。伴随國内消費市場擴大、需求結構升級, 給外貿企業出口轉内銷帶來的空間是極大的,可以說,外貿企業能否長期發展取決于是否抓住了國内消費暴增的機遇。當然, 并不是所有的出口企業要“轉身向内”,要全面衡量自身優勢劣勢, 機遇挑戰,尤其是轉型的機會成本,從而做出正确決策。
一旦做出出口轉内銷的決定,企業就要逐漸适應國内市場環境、競争規則,改變外貿的訂單制貿易銷售模式,采取靈活業務方式, 如降低最低起訂量, 或對同一區域範圍内的多家國内買家小額采購訂,整合轉化成外貿企業熟悉的大批量訂貨。若想開發出在國内适銷對路的商品,就必須對國内市場的進行營銷調研、分析研究國内市場供需狀況,抓住國内消費者需求,研發适合國内市場的品類和式樣, 建立适應内銷的組織架構, 組建内銷隊伍, 開發内銷渠道, 做好終端服務,和市場維護工作。通過自建和利用中間商建設兩種方式進行銷售渠道建設。
從長遠而言,還要不斷自主創新,實現從産品提供商向價值提供商轉變,塑造具有核心内涵與價值的核心競争力,赢得市場的話語權。這需要外貿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打造和培育自主品牌,通過增加附加值不斷提高産品的含金量,在産品結構上求新求變、不斷升級,通過創新制造特色産品,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來源:欣姐職事錄整理自中國品牌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