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文本是一篇随筆,近百年來的漢語詞彙,仿照英語等外來語法的沖擊,漢語文法從古漢語走向白話文,方便了識字教學,切實了語言服務于大衆化,人民性特征。
如今漢字運用,中國文字專家很少關注漢語文法的妙用,也基本杜絕了文法批評這一領域,隻有國家公文還有講究,至于地方法規公文樣式在常規運營,而在合同等方面卻大玩文法,這背離初衷。
學者,就是學習者,每位中國居民都是學者,每位外國公民都是學者,而現代漢語對學者一詞的定義,卻是專家,教授的代名詞,這既是文辭,又是謙辭。中國人讀書,古代是為自己,現代是為别人,這話是孔子說的,到今天給我們留下豐富想象空間。
第一,學者不是識字班的學童,不是掃盲班的勞動力,學者是一位博士生導師,學徒是學者的學生。
這種師承關系,決定了學者是一位學科帶頭人,是為國家培養實用性人才的人才庫。比如,改革開放後,中國體育事業繁榮發展,出現轉播體賽的講解員不夠用,極度缺乏國際體育賽事上的臨場講解員,中國人才隻能靠中國人來培養。
可中國體校沒有這樣的師資,沒有這樣的學曆、學位的學科教學,更不要說教材了。
體育事業是人的教育,國家急征宋世雄從解說員轉為教授,專為培養中國急需的賽事解說人才,手把手教,他提出一屆隻收個數學徒,可國家硬是給他雙份,從此體育名嘴,六十三歲為國家培養第一批體賽解說員,成為一位博士生導師,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者。
學者,不光要學習,也是要有刻苦鑽研精神的,向别人學習是第一階段,學得再好,都超不過别人。隻有努力向自己學習,把自身天資發揮出來,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具有這樣的學識,才能稱得上學者稱号,在某一領域,導師一人,學徒八九,各領風騷,都是學者。學習領域,千差萬别,但社會精英人才,沒有學徒,師承門下,精英腳下成了光杆司令,這樣的學問,叫絕學。這樣的技藝叫非物質文化傳說,當有後人替之補缺,傳承其脈,令其技藝得以面世,這叫後繼有人。舉個例子,雲南有圍棋的棋子造就技術,一種叫滇子,一種叫永子,如今收入非物質文化名錄中,有其各自的制造棋子的獨門工藝,有其各自的唯一法定的傳承人。
這樣的人,僅憑一個傳說,便讓這一傳說成為事實,這樣的工匠,就是學者,就是專家,就是教授,就是博士生導師。導師首先就是發明家,觀察家,理論家,商學家的集成者,有為者,為人者。
學者,也是一位成功者,學而有為,首先得為社會服務,得為人民服務,并得到認可和贊譽,這樣的學者,在今天,小到老闆,大到從業經理,都是具備學者頭腦的實用性人才。人才應分為兩類,一類叫原生态人才,如今出現的商業奇才,便屬于這一類,小到小賣部,小超市,小飯館,小旅館,都是經營空缺的,都是跟人交涉的,都是需要鋪面的掌櫃。
自謀生路,自創家業,白手起家,與時俱進,便民服務,在行業中能夠活下來的都是善于經營的生意人,都是唯利是圖的民間高手,是小富一方的能人,算是學者。
他們是社會型自學成才的,社會大學培養出來的民營企業家,最接地氣,最具特色。
第二類學者是有學曆,有學位的理論工作者,國家人才庫中的長江學者計劃,充分說明學者是有留學經曆的,有國家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學者的工作單位,應該是一些研究所,實驗室的帶頭人和參與者,是從獲得了學業學位的從業者,他們的工作性質,如果隻是講學的講師職稱,那麼,這樣的學者是授課教師身份,教授内容是他老師傳下來的,或是别處翻譯過來的,純粹是一位知識傳播者,充當着廣播員的角色。
這樣的老師完全可以用機器代替,不能算學者,可算舊時代的教員,領薪上班養家糊口的職員。
結束語,學者,應是性命雙修的勞動者。第一,學者應學會自己養活自己,讓自己過得好,讓自家過得好,讓自身過得去。不接受别人的施舍,不欺詐别人的财物,做到自食其力。第二,廣交天下客人,善待有識人士,結交良師益友,獨善其身,耕作良心,不被财情所左右,活在大庭廣衆裡,偏愛内心世界的一草一木,不踏不涉他人世界的萬家燈火。第三,學者,可以苦修,也可靜養。也可獨處,也可共商。隻要心甘存願,不恨自己,不怨社會,守住内心的執着,憑借自身的良知,在野為家和萬事興,在廟為身開啟無上智慧,在堂為國安撫世俗事業根基。第四,學者天資好學,天性獨立,天賦神武,隻有進入社會來,吃盡常人辛勞,嘗盡常受困,砥砺前行,帶血生存,才可能收獲一生,把一生過成幾輩子人的人生軌迹,不講周遊世界,至少嘗遍人間冷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