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

汽車 更新时间:2024-11-28 04:52:52

7月30日,首博本館與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行文物展品征集新聞發布會,征集範圍包括和大運河曆史文化、北京曆史文化、城市發展等相關的文物展品。在發布會現場,知名攝影人劉世昭先生,向首博無償捐贈他自1981年以來拍攝大運河的老照片——《流淌的史詩 京杭大運河騎行記》。

劉世昭1981年和2016年兩次騎行,從北京沿着京杭大運河騎行,記錄了20世紀80年代的沿運河城市,展現了運河35年來的變化。

新京報對話劉世昭先生,帶大家一睹20世紀80年代大運河的風土人情,領略35年運河的變化。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

8月5日,攝影家劉世昭在聊當年騎行大運河的拍攝經曆。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

8月5日,攝影家劉世昭在找上世紀80年代騎行大運河拍攝的底片。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拍者:兩次騎行分别從什麼時間開始,用了多長時間?

劉世昭:1981年夏天開始,陸陸續續,4段路程,最終1983年1月到了杭州。用時四百多天。

2016年騎了68天,直接從北京騎到了杭州。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

8月5日,攝影家劉世昭上世紀80年代騎行大運河期間寫的日記。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

1981年6月19日,離開北京開始騎行京杭大運河的征程,圖為從天安門經過。白衣為劉世昭,藍衣為文字搭檔沈興大。

拍者:兩次騎行你分别帶了什麼攝影裝備?兩次分别拍攝了多少張照片。

劉世昭:第一次我帶了三台徕卡,一台M2,兩台M3。鏡頭是37mm、50mm、90mm、180mm、250mm。拍了三五千張膠片。

第二次我帶了三台索尼,一台a7r,兩台a7r2。鏡頭是16-35mm、85mm、70-200mm。拍了一萬五千張左右。

拍者:為什麼想在1981年騎行京杭大運河呢?

劉世昭:當時外文局的口号是“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我當時供職的雜志社主要就是做對外傳播的工作。

文字記者沈興大報了這個選題。因為當時很少有媒體對京杭大運河有完整詳細的報道,于是就通過了這個選題。當時需要和攝影記者一同去。

我那個時候每天上下班都是騎自行車,來回三十公裡,中午還要打球。當時就問我願不願意去,我就答應了。1981年,出發的時候我33歲,我的文字搭檔44歲,他的身體也挺棒。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5

1981年7月29日,河北滄州鐵獅子。

拍者:是懷着什麼樣的心情開始了第一次騎行?

劉世昭:覺得是在面對一個未知的、覺有挑戰性的東西,但是又覺得是挺有意思的事情,出發時還是很高興的。

拍者:1981年這次的騎行是一次性完成的嗎?

劉世昭:我們是分段出去的。因為夏天最熱的那段時間,容易中暑,沒法騎。冬天都是荒涼的,大家都不出門,拍不到(想要的)東西。

1981年5月19日,我們首先開始在北京進行采訪。一個月後(6月19日),我們從北京出發,開始沿着大運河騎行。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6

1981年7月23日,進入河北青縣。

之後的路途,我們分成4個部分來走。第一次,騎到河北,剛進入山東。天就熱了,那時候誰也受不了。後來就回來調整一下,秋天就接着騎行。第二段騎到濟甯,進入了冬天就回來了。第三段是從濟甯到鎮江,夏天到了。第四段,從鎮江到杭州,終點站。

拍者:你們當時的騎行路線如何設定?

劉世昭:我們以沿運河的城市為點,一站一站地“跑點”。點與點之間,我們在國道、省道上騎,也有縣道。

到了城市或者村子裡之後,我們會“發散”着騎,去很多需要采訪的地方。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可能再呆上半個月。一千多公裡長的運河,我們大概騎了一萬多裡。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7

1981年,北京市,通惠河慶豐閘的二閘獅子會。

拍者:你們為騎行做了哪些準備?

劉世昭:我和我的搭檔一人馱了一百多斤的行李在車後座。

我的搭檔在出發前做了很詳盡的案頭工作,在圖書館查資料,規劃采訪内容等等,他手寫的資料紙壘起來有一米多高。他帶着這些資料和一些行李。

我的攝影器材五十斤左右,剩下的是一些行李。

拍者:為什麼選擇騎自行車?

劉世昭:當時是世界能源危機,我們一是希望環保;再一個“沿着大運河”騎行采訪,是一個新奇,吸引讀者的點。當時我們每到一個采訪的地方,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兩個人從北京騎行到這裡來做采訪”。

拍者:過程中有什麼有趣的故事?

劉世昭:在河北青縣,到那裡以後,正好趕上當地趕集,那天馬路上全是人,車根本走不動,所以我想出去拍點集市照片。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8

1981年,河北省青縣興濟鎮,騾馬集市。

正在拍,後面有人拿棒子敲我自行車上的貨,“當當當”。我說:“你幹嗎的?”他說警察,我說我是記者。

他說你在這兒拍照幹嗎?我知道,因為我騎着新自行車從城裡出來的,個兒高,身上挂着倆相機。他一想,馬上反應可能是外國人。他怕外國間諜跑這兒來拍東西。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9

1981年,河北省青縣,趕牛車出行的農民。

我到了第二次到青縣,特别想找到這個警察。35年了,那人年齡可能也有六七十。我想找這個人,但是沒線索,地方也全變了,是哪個派出所也不知道。

這件事挺有意思的,那個警察還挺負責。

拍者:那個時候一天能騎多遠?

劉世昭:一天最多騎50公裡。

拍者:有想過放棄嗎?

劉世昭:沒有遇到困難後不想做了,不管怎樣都得騎下來。

拍者:第一次騎行到終點,是什麼樣的場景?

劉世昭:當時我們兩個人騎到了杭州拱宸橋。我們就說了一句話:“終于到了!”然後我們就約定:“怎麼樣?10年以後咱們再騎一次!”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0

1982年12月25日,抵達杭州拱宸橋。

拍者:什麼時候開始想再跑一次京杭大運河?

劉世昭:京杭大運河準備進行申遺的時候,我就特别想再去跑一趟。退休之後,就在準備第二次騎行。2016年我就騎一個城市旅行車了,“細轱辘”的那種。

這次有朋友開着車跟我一起,因為要帶電腦,硬盤之類的東西。這個自行車不是載重的車,如果帶着電腦硬盤騎,很容易損壞。我的朋友就幫我運着這些行李。

這次是直接從北京騎到了杭州,用了68天。

拍者:這次您沿着京杭大運河騎行,每個地區的拍攝内容,是提前規劃好的還是偶然遇到的?

劉世昭:想要去看什麼,都在我的心裡。

過去通州的标志,燃燈舍利塔。那時候槽船很遠就能看見那個塔,看見塔就知道到北京了。現在的通州,北京的副中心,高樓大廈林立。幾十米的塔和幾百米的樓對比起來,我想拍一張對比的照片。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1

1981年,北京市通縣,運河邊的燃燈舍利塔。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2

2016年,北京市通州區,随着通州成為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從建築高度上,燃燈舍利塔已失去了地标的作用。

在張家灣,我們去的時候(1981年)有一條溝叫官溝。山溝其實是一條土路,兩邊住的人家。

過去到北京來趕考的那些人坐船到了張家灣下船,就住在這官溝兩邊的人家裡。再從這裡進京,騎馬坐轎子,坐馬車等等。所以把這個地方叫官溝。

2016年,我到張家灣,去問官溝在哪?問誰誰也不知道。沒找到官溝在哪裡,挺遺憾的。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3

1981年,北京市通縣張家灣鎮,官溝因上京趕考的舉子多在此下船再趕往京城而得名。

在天津河西務,我就想去看看“大油餅”,特别有意思。炸大油餅的是當時馬路邊上的一個國營食堂。一個大概有80公分,炸這麼一個要一斤多面。那時很多漕運的勞動力買這個吃。這是運河漕運的遺存。

首先我上網查,對于大油餅的存在說法不一。到那裡之後,就拿照片問旅館老闆娘,得知照片中的人已經去世了,他的一個親戚搬到農貿市場裡賣大油餅了。

第二天找到了,但是變化了,吃法變了。油餅還是這麼大,但是它炸得薄了。就跟煎餅果子似的那種吃法。它在變,這是肯定的,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水平在變化在提高。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4

1981年,天津市武清縣河西務鎮,漕運遺風炸大油餅。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5

2016年,天津市武清縣河西務鎮,炸大油餅。

我還想拍拍天津海河的晚上。過去海河晚上黑乎乎的。有欄杆和水泥墩子,每兩個墩子之間都有一對戀人在談戀愛。一到傍晚,海河岸邊,這些欄杆就被談戀愛的人占領。那時候去晚了就沒地方了,而且大家非常自覺的,兩個墩子之間隻能有一對,不會再擠過來另一對,要給人留空間。

我特别想看看現在海河邊是什麼樣子的。現在海河邊變成了旅遊景區,燈火輝煌。很多是釣魚的、旅遊的、拍照的。那些橋修得特别漂亮。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6

1981年,天津市,傍晚海河邊的戀人們。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7

2016年,天津市,傍晚海河邊的釣魚人。

在河北,比如吳橋,是雜技之鄉。我去的那時候(1981年),雜技都是在各自的家裡練。那時候在村子裡,可能随便問一個人“你會雜技嗎?”,他們就能給你來一手兒。這次去那裡,建了國際雜技學校,走向國際了。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8

1981年,河北省吳橋縣,農村幾乎家家、人人都會雜技。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19

2016年,河北省吳橋縣,雜技學校。

到山東,我想去看看菲律賓蘇祿王墓的變化,他的後代還在那裡守墓嗎?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0

1981年,山東省德州市,看守菲律賓蘇祿王墓的蘇祿王後裔。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1

1981年,山東省德州市,菲律賓蘇祿國東王墓。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2

2016年,山東省德州市,菲律賓蘇祿國東王墓。

拍者:你比較遺憾的是什麼?

劉世昭:最想看的無錫的米市,沒能看到,很遺憾。

米市結構很有意思。在運河邊上有一排碼頭,一間一間的隔開,成了各家的小碼頭。後面隔着一條小路,對應的就是各個小碼頭老闆的家,他們倉庫就在這裡,米就存在倉庫。如果有人要買,從這兒拿出來裝船。這麼一個市場,很有意思。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3

1982年,江蘇省無錫市,運河中的漁船。

後來,我騎着自行車希望能找到這個地方,到了那裡什麼都沒有了,成了一片綠化。然後在岸邊用石頭立了一個石牌——“無錫米市遺址”,變成了一個遺址,特别遺憾。

無錫的清名橋就變化不大,隻是背景變成了高樓大廈了。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4

1982年,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5

2016年,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

所以說這個對比起來有時候挺有意思的,有遺憾,有的也挺欣慰。

拍者: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嗎?

劉世昭:比如無錫,很多人每天早上三四點鐘就爬到山頂上,去鍛煉身體。2016年依然是這樣,人們的生活習慣30多年來沒變。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6

1982年,江蘇省無錫市,清晨惠山上練石鎖的市民。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7

2016年,江蘇省無錫市,清晨惠山上練石鎖的市民。

常州這個地方我印象很深,覺得特漂亮。我就想,我這張照片大概在什麼附近拍的,這裡變化太大。當地的攝影家協會的主席,陪我找了半天沒找着,最後他們認定大概是在這個地方。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8

1982年,江蘇省常州市,流經市區的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29

2016年,江蘇省常州市,流經市區的京杭大運河。

拍者:兩次騎行中間相隔35年,你看到的京杭大運河沿途,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劉世昭:因為早就預料了會有很大變化,但是這種變化還是出乎我的意料,還非常豐富多彩。各個方面都有變化。從景觀來說有變化,變化是遺憾也好,欣慰也好。

人們的生活在變。尤其往南走,到了江蘇這一帶,過去很多漁民在陸地上是沒房子的,他家就是船。現在基本上都在陸地上。那個時候,船上的孩子,身上會綁一個繩子,拴在船上。他們大人在幹活,不可能照顧孩子。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0

1982年,江蘇省高郵縣,高郵湖中的漁船人家。

還有排筏站,鎮江運河段這些木頭,都是從雲貴川上遊漂下來的。上遊紮成排筏,漂到這裡編組,之後再運輸。後來政策要求保護天然林,排筏站就都取消了。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1

1982年,江蘇省鎮江市,長江邊的排筏站。

這些都是曆史的進程。

拍者:如今,你如何評價兩次騎行所拍攝的影像?

劉世昭:這些影像,消失掉的影像,把曆史給記錄下來了,能夠留下來。可能很多後人都不知道的曆史細節。

如果我(1981年)不走到那裡我也不知道,我走到那裡看到了拍下來才知道過去這個故事。這個影像是很珍貴的,可以作為曆史留存下來的。

拍者:目前還有什麼計劃。

劉世昭:之前拍的底片還有很多沒有掃描整理出來,目前就是整理一下之前拍的圖片。之後也希望自己能夠出一本相冊。

1981年京杭大運河騎行部分攝影作品

北京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2

1981年,北京市,什刹海邊農貿市場的小攤販。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3

1981年,北京市通縣,街頭趕毛驢的農民。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4

1981年,北京市通縣,曾在大運河上做過搬運工(俗稱“扛大個兒”)的百歲老人戴成元。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5

1981年,北京市通縣,街頭推孩子出行的老太太。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6

1981年,北京市通縣,農田中間苗的農民。

河北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7

1981年,河北省滄州市,農家的武館。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8

1981年,河北省青縣,村童們。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39

1981年,河北省青縣,農村生産隊的婦女開會。

山東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0

1981年,山東省臨清縣,京杭大運河上的渡口。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1

1981年,山東省微山縣,搓草繩的孩子們。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2

1981年,山東省微山縣,串親戚的漁家。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3

1981年,山東省武城縣,街頭的雜技表演。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4

1981年,山東省武城縣,市場管理員在監督着農民排隊交售棉花。

江蘇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5

1982年,江蘇省,邳縣到宿遷間的運河。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6

1982年,江蘇省高郵縣,運河上的帆船和河中心的唐代鎮國寺塔。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7

1982年,江蘇省鎮江市,西津古渡(小碼頭街)的居民們。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8

1982年,江蘇省無錫市,大運河中使船的船民。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49

1982年,江蘇省蘇州市,草席之鄉浒墅關運河邊賣草席的農民。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50

1982年,江蘇省蘇州市,說書場。

1982年,江蘇省蘇州市,運河上的古石橋(後為吳門橋)。

浙江

京杭大運河攝影作品(騎着自行車拍攝京杭大運河)51

1982年,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橋。

1983年,浙江省杭州市,王星記扇廠。

1982年,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塘栖鎮廣濟長橋(通濟橋)旁的竹木家具市場。

1982年,浙江省嘉興市,早晨農民把剛出生的湖羊幼仔拿到收購點等待出售,珍貴的湖羊皮就是剝取這種尚未吃過奶的小羊皮制成。

首博藏品部負責人馮好介紹:“劉老師這批照片,對于大運河博物館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上世紀80年代初的照片覆蓋了整個大運河沿線,非常完整成系列,這是很珍貴罕見的。另一方面,時隔35年後,劉老師又進行了對比拍攝,讓我們系統了解這幾十年大運河的發展變遷。

首博館藏的北京方面的和大運河相關的老照片,就幾乎是空白。劉老師的圖片,之後是實體展覽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另外,影像對于舉辦虛拟性的展示,非常方便靈活,我們可以用照片辦很多專題性的虛拟展示。”

7月30日,首都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首都博物館館長韓戰明向大運河老照片捐贈者劉世昭頒發捐贈證書。

圖 劉世昭

記者 浦峰

編輯 浦峰 鄭新洽 張湘涓

校對 趙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