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勁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力的發勁。沖拳中蓄勁是一種相對靜的狀态,是一種由意識指導的強力的集中,而發勁則是靜後的動,是集全身力量于一瞬間,由肢體的某一部分爆發出來,即所謂“靜為本體,動為作用”。
沖拳時随着臂的向前旋轉猛呼氣,口鼻同時出聲或鼻中出聲微鼓小腹,氣沉丹田,命門後撐。發勁時的呼氣分為兩個階段即“運氣”階段和“用氣”階段,“運氣”是蓄勁時閉氣後到發勁的呼氣,“用氣”是最後發勁的瞬間時的呼氣。可見,呼氣并不是一氣呵成,而是由慢到快、由緩到急,結合動作由松到緊的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裡呼氣時要注意不要太深,以免影響呼氣與發勁的配合,并影響速度。
這種腹式逆呼吸與發勁配合方法的特點是:
①能集全身力量于一點,在一瞬間快速發放,發勁短促而有力。
②不會發生諸如“岔氣”等不良的副作用。
③呼氣時氣沉丹田使重心降低,增大穩定性,有利于發勁,并且易形成發勁就呼氣的習慣。
④綜上所述,呼吸與發勁的配合方式概括起來就是吸蓄呼發,吸氣時要輕,呼氣時要由緩到急,蓄時動作放松發時猛然緊張,并組合意識做到意、氣、力協調一緻,從而達到“聚氣成力”的目
的。
“聚氣成力”的練習方法
調呼吸
調整呼吸是練功的一大關鍵,各派武術都非常重視,下面介紹練發勁時調整呼吸的兩種方法。
①吸虛呼實法
吸氣時收腹,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氣要輕,舌抵上腭,呼氣時要慢,後來逐步加快,鼻出聲,全身肌肉驟然變緊。
②氣沉丹田法
簡單練習方法可分兩步:
意守丹田,可經常練習靜坐或站樁,每次半個小時以上,做時閉目合嘴、靜心自虛,精神意念集中于丹田部位;氣沉丹田,意守丹田習慣了在練習發勁時就會自然注意氣沉丹田,即呼氣時猛鼓小腹,使小腹有充實感,肚腹内部做下動的動作,這樣反複日久就會有氣沉丹田的感覺。其實調呼吸就是由意識支配下的呼吸配合動作,即通常所說的“内三合”,分别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練活肌肉
一個人的力氣很大但他不一定有活勁,就是因為他的肌肉僵硬不靈活。要想具備武術中的勁,必須練就一身的“活肌肉”。所謂活肌肉就是在某一特定環節運動中,本來不參加運動的肌肉也調動。
起來,協同運動,不僅肌肉群全面參與運動,同時關節部各韌帶也相應減少相互間的對抗和阻滞,從而可以提高運動效率和速度。
練活肌肉的方法是松緊交替,即放松收縮放松的形式。松的目的是為了使之更緊,充分的放松能使肌肉得到全面的休息和保養,運動時肌肉才能更好的迅速收縮,這也是一種剛柔相互轉換的過程。
這樣松緊交替的訓練可以提高肌肉的質量,使肌肉能夠随意念迅速的收縮和放松。這種活肌肉的特點是高度的柔韌、靈敏和協調性,脂肪少,有利于産生爆發力。這種練活動肌肉的方法配合呼吸,即吸氣時放松,吸氣時收縮,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久之形成習慣,有利于“聚氣成力”。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對武術的呼吸與發勁關系的分析探讨得出以下結論:
發勁不僅是外部肌肉工作的表現,同時與呼吸有着密切的關系,呼吸與發勁是内與外的統一,發勁離不開呼吸的配合,合理的呼吸有助于勁力的發放。
武術中的勁是一種“活力”,即肌肉放松狀态下迅速收縮所産生的爆發力。
“聚氣”是武術中發勁時的一種特定的呼吸方法,就是吸氣後閉氣以待,随發勁動作的同時微起聲門,由慢而快,由緩而急,結合發勁動作由松到緊的漸進過程。
經常練習發勁與呼吸的配合,吸氣時蓄勁,呼氣時發勁,形成“聚氣成力”的技術特征。
本文建議:練武者時刻注意武術不是舞蹈,練習武術要有武術的特色,沖拳、踢腿等發勁動作要特别注意要有充足的勁力,發勁時要與呼吸配合,養成“聚氣成力”的習慣,并且在套路練習的同時經常進行呼吸與發勁的訓練,教練員也要經常提醒運動員,特别是在套路打到後面運動員體力下降時,更要要求運動員注意調整呼吸,發出整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