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首迎新的歲朝畫,是傳統年俗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内容。自宋代以來,很多畫家都勤于歲朝圖的創作,将日常尋常所見之物,融入到歲時節令文化内涵之中,為年節增添了喜慶氣氛和清雅格調。
簡單的歲朝圖,僅一花一瓶,複雜的則多至十餘種物象,甚至有年節生活場景的描繪。為什麼頻頻出現在歲朝圖中的,是這樣一些花草植物、瓜果蔬菜、杯盞花瓶、年節物象呢?實際上,一些看似尋常的物象,在特定文化情境的燭照下,往往被賦予俗信的功能和文化内蘊。由于創作歲朝圖的多為文人畫家,後來這類繪畫又被加入文人群體所雅愛的金石書畫、博古器物等題材内容。就物象寓意的表達上,畫家經常還會用寓意疊加的方式,力求達到最佳效果。例如,瓶子在吉祥圖案中經常被賦予平安之意,而在歲朝圖中有些插花的梅瓶,還被畫家故意處理成哥窯的大開片形狀,有歲歲(碎碎)平安之寓意,像清代畫家馬荃的《歲朝圖》和永瑢的《歲朝圖》在繪制梅瓶時皆用了這種處理方式。歲朝圖以及其中的物象,可以說是認知中華民族傳統節俗文化心理的一個“媒介”。
【花草樹木】
出現在歲朝圖中的很多花草樹木,并非僅為表現其自然形态,更有鮮明的民俗寓意。
文人們經常把自己的理想、志趣等,寄托于梅蘭竹菊等意象中,使這些意象被賦予了君子品格與精神高度。而在歲朝圖創作中的四君子題材,梅花尤多。在百花凋零的冬季,梅花淩寒綻放,給人以春的希望和心靈的安慰。海派畫家吳昌碩很愛畫歲朝圖,他筆下的梅、菊居多,牡丹極少。他在《缶廬别存》中說:“己醜除夕,閉門守歲,呵凍作畫自娛。凡歲朝圖多畫牡丹,以富貴名也。予窮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貴花必不相稱,故寫梅取有出世姿,寫菊取有傲霜骨,讀書短檠,我家長物也,此是缶廬中冷淡生活”。可見,“梅”“菊”意象多為傳統清高文人的心性、志趣和節操之所系。就梅花的吉祥寓意來看,因為梅開五瓣,經常寓意為“梅開五福”。每年農曆歲首之日,當那些充滿乾坤清氣的瓣瓣梅花出現在歲朝圖中時,給人們帶來的更多是報春征象和幸福之預兆。這類繪畫中的“喜鵲登梅”則是歲首“吉兆”的又一喻征。齊白石先生1953年創作的一幅有梅花和鞭炮等元素構成的歲朝繪畫就直接取名《新喜》。
歲朝圖中常見植物物象還有松枝、柏枝、菊花、萬年青、蒲草、水仙等,以此來表達人們對新年增福、增壽的祈願。例如,菊被譽為“長壽花”,能“輔體延年”;松、柏壽千年,其俗信功用主要是“令人益壽”等;民間常把柏枝、柿子、如意(或靈芝)組合以表達“百事如意”;歲朝圖中如萬年青、石、白頭翁等壽意物象還與佛手、蝙蝠組合,喻意家庭幸福、生活和美、天長地久;菊與牡丹組合表示“千秋富貴”之意;萬年青與如意結合構成了“萬年如意”等。水仙、萬年青和菖蒲也是歲朝圖中常見的植物形象,這些花草色澤淡雅,清新可人。
【果蔬】
在歲朝圖中,即便是由白菜、蘿蔔、荸荠、蘑菇、螃蟹等構成的山廚清供,無不折射出淳樸和平的民風和質樸清新的文化氣息
畫家們往往把日常生活中帶有實用性的物象“移入”歲朝圖,如桃子、石榴、芋頭、蘿蔔、白菜、蘑菇、山筍、菱角、稻谷、香橼等常見宜食的山肴野蔌、蔬果廚珍。這些人們日常生活所喜歡和必需的果蔬形象之所以會反複出現,真切地反映出人們的生活訴求。節令繪畫受制于民俗文化背景和社會生活,不能以時序、地域和作為單純的觀賞對象來做簡單地判斷,在這裡,蔬果常作為年成豐收的喻體出現。在生産力低下和食物匮乏的農耕歲月,尤其是饑馑的時日中,蔬果和其他食物一起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于是,諸如“蔬果半年糧”“蘿蔔白菜保平安”之類的心聲便呈現在歲朝圖中,折射出人們歲首之際對祈年得稔的良好祝願。
桃子是最常出現在歲朝圖中的果蔬。桃子嘉實可餐,曆來受人喜愛,桃的民俗應用與“瑤池蟠桃祝壽”的神話有内在文化關聯。在吳昌碩、齊白石等畫家筆下的歲朝圖中,山珍、蔬果等日常裹腹之物,已經被情趣化、審美化和理想化了,這些帶有歲朝清供性質的繪畫,富有情趣,又不失“田家”風味,可謂化俗為雅、點石成金。歲朝圖隐含有諸多的吉祥文化信息,适于承載多重的幸福寄托。像白菜、蘿蔔、芋頭和香橼等為冬季常食的果蔬,除了人們對它的感情之外,也宜于寄寓人們對生活富足的期望。陶景弘說:“菜中有菘(白菜的早期用名),最為常食。”也有人以白菜清白分明的色彩特征來寓意“清白人生”。齊白石的一首題畫詩中寫道:“飽谙塵世味,尤覺菜根香。”同時,在歲朝圖中蘿蔔的出現往往還與傳統“咬春”習俗有關。歲朝圖所展現的豐年喻象正是“民以食為天”觀念影響和催發下的“産物”。再以這類繪畫中的芋頭為例,明人文震亨說:“則禦窮一策,芋頭稱首。”芋頭是過去平民冬日果腹的主要食物。林洪《山家清供圖》中的《居山人》詩:“深夜一爐火,渾家團圓坐。芋頭時正熟,天子不如吾。”短短的小詩,以白描式的筆法,勾勒出山家圍爐煨芋的溫馨畫面,彌漫着濃濃的文化情思,也很貼合民衆豐年樂歲的心理。歲朝圖的物象還有南方物産——香橼,因其“大如杯盂,香氣馥烈”常為案頭供陳之物。“橼”與“圓”諧音,該圖的文化應用是取其“團圓”“圓滿”的吉祥之意。總之,在歲朝圖中,即便是由白菜、蘿蔔、荸荠、蘑菇、螃蟹等構成的山廚清供,無不折射出淳樸和平的民風和質樸清新的文化氣息。
【動物】
懸挂着圖寫有大象形象的歲朝圖,除了有萬象更新、太平之象之意,還有祈祝全家平安、五谷豐登之意
歲朝圖中的動物形象主要有禽類和獸類兩種。比如:公雞、喜鵲、白頭翁、鹌鹑、蝙蝠、老虎和大象等,皆有相應的民俗文化内蘊。
雞或玩具雞的形象頻繁見諸歲朝圖。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元日在門上貼畫雞符的新年風俗。東方朔《占書》雲:“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在歲朝圖中,雞的出現,除了具有賀歲、迎春的性質,還有對于這種家禽作為“積陽”俗信内涵的民俗文化認同。另外,雞與“吉”諧音,又有“功名富貴”之吉意。歲朝圖的雞形象,大多仍延涵着古代民俗中雞辟陰接陽的文化旨趣。傳統花鳥畫中的雞圖像,還經常被賦予“五德”(文、武、勇、仁、信)的意涵,在文人筆下的歲朝圖中“雞”,甚至會兼具“雞德比附人德”之意,而以公雞的雞冠與雞冠花的組合表達“官上加官”的祝願。總之,歲朝圖中的爆竹和雞意象,都含有俗信中鎮護的文化功能,透露出人們在新舊交接時令所做的辟邪、求吉方面的觀念性“設防”。
歲朝圖中的喜鵲經常和梅花出現在一起,意為“喜上眉梢”。白頭翁形象的出現,有單隻和雙隻之别,都寓涵有長壽和白頭之意。而鹌鹑形象的出現,經常會配有菊花或瓶子,寓意“安居樂業”和“平平安安”。另外,接福是歲朝圖又一重要的民俗文化主題。據《長物志》卷五的“懸畫月令”記載:“歲朝,宜宋畫福神及古名賢像。”直接點畫出宋代歲朝“接福神”的風俗。明代以後歲朝圖“接福”的主要象征意象是“蝙蝠”。明憲宗朱見深的《歲朝佳兆圖》上有手執如意的鐘馗和飛舞的蝙蝠形象,可視為“福來”和“福從天降”的“佳兆”象征。畫中題寫帶有祈年的詩句:“一脈春回暖氣随,風雲萬裡值明時。圖畫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詩與畫雖是出自帝王之手,但反映的卻是國人歲朝迎新、接福的共同主題與願望。
正旦之日,懸挂着圖寫有大象形象的歲朝圖,除了有萬象更新、太平之象之意,還有祈祝全家平安、五谷豐登之意,這些樸素的願望和對富足生活的訴求,也符合農耕文化以農為本的價值取向。
【器物】
歲朝圖中酒具的出現,已隐喻了酒的“在場”,這裡的酒主要是指“椒花酒”“柏葉酒”“屠蘇酒”之類的節令風物
瓶和瓶花是歲朝圖中反複出現的構成元素,用于祝願一年的平順、安康。瓶子的意象主要是取其“瓶”與“平”諧音,并與其它物象一起表達吉祥寓意和讨個“口彩”,如瓶插牡丹喻指“平安富貴”;瓶子、鹌鹑和如意組合,象征“平安如意”;瓶和戟、荔枝組合,象征“平安吉利”和“大吉大利”;瓶插三支戟(有的加置一個笙),表示“平升三級”。歲朝圖還有條屏形式,在瓶中插上象征四季的花卉,喻意“四季平安”“歲歲平安”。趙之謙1875年創作的《歲歲平安圖》題寫:“歲歲平安,富貴神仙,百事吉祥,宰相十年。”更是把常人的平安、富貴之想寄寓于畫圖之中。
杯盞和茶具成為歲朝圖的意象,是生活閑适和裕如的一種體現,同時更能見出主人的性情,也為文人書房增加了别樣的情趣與新年祝福。古人雲:“閑情要和酒商量。”酒是雅集和宴飲中必備的助興之物。它也和柏枝、仙桃等物象一樣,寓涵有長壽、長久之意,可以和生命長短聯系一起,也可以與友情、幸福的天長地久相關聯。漢崔寔《四民月令》:“正月之朔,是謂正日……子婦曾孫,各上椒酒于家長,稱觞舉壽,欣坎如也。”明人李日華的《味水軒日記》裡也記述:“萬曆四十四年丙辰歲正月一日,辰起拜北阙竟,即率婦子稱椒柏(酒)觞上家君壽。”在傳統年俗中,酒是延神、祭祖不可缺少的物品,“酒”與“久”諧音,在歲朝之際,向家中長者奉觞上壽更是傳統孝親觀在人倫秩序的真切反映。歲朝圖中酒具的出現,實際上已經隐喻了酒的“在場”,這裡的酒主要是指“椒花酒”“柏葉酒”“屠蘇酒”之類的節令風物,皆與元日飲酒除陰、驅瘟的習俗有關。唐詩中也有皇家歲朝賜柏葉酒習俗的描寫,都突出其節物的性質。在歲朝圖中,和酒具相對應的是茶具,這是逸士情懷(“壺中日月長”)的一種體現,更是淡看生活、五味雜陳的豐盈人生的文化折射。
至于歲朝圖中的博古器物,則承載着一種厚重而有穿越時空的懷舊情懷,喚起文士階層内心那份深幽而高古的文化情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