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閱史明心。本期為您繼續解讀《春秋》,人這一輩子,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避免不了要與别人打交道。
與人打交道的學問就是為人處世的學問,為人處世并不是每個人一生下來就精通的,人之所以要不斷學習。
就是要不斷完善自我。年少時期可能心高氣傲,内心輕狂,通過社會的磨砺,逐漸變得成熟穩重。
生活是一面鏡子
很多時候,我們細心體會,其實生活就是一面鏡子,當你對它笑的時候,往往它也會對你笑,物理學上管這種現象叫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這背後的原因,是人的心态原因,一個人用什麼樣的心态去面對生活,對于生活的方向是有影響的。
比如你以一種積極的心态去面對生活,這時候遇到困難,你便會積極的想辦法去解決。這樣往往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反如果你的心态是消極的,遇到同樣的困難,你可能選擇逃避,拖延等方式去面對,這時候問題可能就會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生、老、病、死、愛離别、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我們看這八種苦惱基本上用金錢是無法消除的。
就拿求不得來說,有的人認為有錢人怎麼會求不得,當然用金錢能夠買到的東西有錢人是可以得到的。
但是好多事情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比如感情,相當多的有錢人對于感情都是求不得的狀态,因為和他們親近的人,往往并不是真情,而是為了錢财。
敬人者人恒敬之
明白生活是一面鏡子這個道理,拓展開來與人相處也是同樣,當你與他人相處的時候,你尊敬别人,别人也會尊敬你。
當然這句話,放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絕對的,經常有這樣的人,你尊敬他,他反而藐視你,這種人大有人在。
那麼我們要不要因為有這種人的存在,而不去尊重他人呢?當然是不應該這樣,你想想,你和一個人相處。
如果這個人是一個有修養的人,那麼你尊敬他,他也會尊敬你,如果這個人是一個沒有禮貌的人,你不尊敬他,他會記恨你。
所以無論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去尊敬他都會使你的利益達到最大化。而你在尊敬别人的同時自己也不會有絲毫損失。
所以才會有敬人者人恒敬之這樣的教誨流傳至今,很多古代流傳下來的名言都有他内在的道理。如果是一句廢話不可能流傳至今的。
周天子不明白這個道理
春秋時期,周王室逐漸衰落,各個諸侯國的實力逐漸強大,新上任的周天子周桓王,是一個年少輕狂的人。
他不明白敬人者人恒敬之這個道理,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他對鄭國國君鄭莊公的态度上就能看出周桓王是一個不知道深淺的人。
不知道深淺意味着自不量力。在魯桓公五年的時候,鄭莊公在春秋諸侯國中的影響力其實已經超過了周天子。
隻不過春秋時期崇尚禮制,周天子的位置擺在那,大家隻是對他的地位象征性的表示尊重,但是周天子周桓王不能夠理解這種狀态。
在周桓王的内心,自己還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所以他的内心充滿驕傲,在這一點上周桓王的父親就低調的多。
其實周桓王的父親内心也早就看不慣鄭莊公了,但是他知道不能得罪鄭莊公,因為鄭莊公現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所以當鄭莊公質問他為何要剝奪自己卿士權力的時候,周天子并不敢承認,連忙否定說沒有,為此鄭莊公還逼着他和自己交換了人質。
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春秋左傳》
周桓王一上位,初生牛犢不怕虎,直接把鄭莊公卿士的官職給撤掉了。鄭莊公一氣之下不再朝見周桓王。
由此可見周桓王不尊重鄭莊公,鄭莊公也不會去尊重周桓王。因為他已經不再需要周天子任何态度了。面對鄭莊公的不朝見。
周桓王是怎樣的反應呢?我們下一期再說。
文/閱史明心
圖/網絡
參考資料/
《春秋左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