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的故鄉,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望?
這是詩人餘光中筆下的李白,也是人們印象中的李白,一壺酒,一個人,仗劍走天涯,似乎無拘無束,似乎潇灑非常。
但是李白隻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有缺點的平常人,不過他才高八鬥,用手中的筆書寫了自己的人生,也為大唐盛世添加了濃重的一筆,以至于人們常常會忽視李白的荒唐。
古語有雲:學而優則仕。
李白作為大唐出色的文化人,自然也該去當官才對,而李白後來也确實去當了官,還是被皇帝親自召見入宮的那種,這等祖上冒青煙的事情,可是古代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而李白卻根本沒有珍惜。
他入宮之後,成為了唐玄宗的禦用文人,整日裡也不用做什麼辛苦的工作,動不動寫幾首詩誇誇楊玉環,小日子過得别提有多滋潤了。
在李白的筆下,楊玉環是真的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單單讀起來就令人癡迷,隻是不知道李白是真心稱贊楊玉環美,還是刻意迎合唐玄宗而拍的馬屁?
我想李白是不會拍馬屁的,因為他根本不在乎也不想一直在皇宮中當禦用文人,這不是他的志向,不然他又怎麼會在皇宮中幹出貴妃研墨、力士脫靴進而被唐玄宗趕出宮的鬧劇?
李白是有志向的,志向其實還不小,和秦始皇晚年的志向一樣,總結起來隻有三個:尋仙草、找仙人、煉仙丹。
可以說李白一生都在尋求仙道,想要飛升成為仙人,不過在他晚年的時候發現尋仙這條路根本不存在,他幡然悔悟後寫下一首自省詩,着實引人深思。
李白走遍大江大河尋仙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李白一生走遍大江大河是因為仕途不如意,其實并不是,李白不辭辛苦其實就是為了尋仙,尤其是那種人迹罕至的深山,更是他樂于攀登的。
通過李白的詩作,我們便能發現,李白在年少的時候便開始尋找仙人了,“十五遊神仙,仙遊未嘗歇”,能在這等年紀便有如此清晰明确的目标倒也算是個“有志青年”。
李白對于尋仙一事,是非常堅持的,畢竟他想着擁抱大自然,甚至想和太陽肩并肩。
在那個交通不發達,沒有汽車、火車、動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古代,李白走南走北全靠兩隻腳,有時候生活好些,還能騎個小毛驢,倒也不失是一種惬意。
不過旅遊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即便是有着先進交通工具的現代人,爬一座高山也是非常累人的,但是李白卻絲毫不感覺到疲倦,這或許就是志向所帶來的莫大動力吧。
每到一座山,李白也會留下自己的詩作,就好比現在那些喜歡旅遊的人寫旅行日志一樣,隻不過李白的詩作可比那些在景區刻上“XX到此一遊”的字句要美多了。
古代皇帝樂于去封禅的泰山,李白也去過,并且還在那裡遇到了一個道童,他以為那是仙童,便提筆寫下:
偶然值青童,綠發雙雲鬟。
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顔。
風景優美的廬山,李白也去過,并且深深地被廬山中的瀑布所震撼,他又提筆寫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隻誇了風景美,這還不行,畢竟李白來此是為了尋仙,于是他又提筆寫下: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一個人旅遊容易疲倦,李白雖然很享受獨遊,但是有兩三知己一起尋仙,這感覺就妙極了,而他還真找到了一個朋友。
李白忽悠杜甫一起尋仙李白被唐玄宗召入宮中之後,很快便厭倦了那裡的生活,更何況皇宮中可不會有什麼仙人,這讓李白很是苦悶。
官可以不當,但仙卻不能不尋,在現實和志向的抉擇中李白陷入了兩難,但最終他選擇了志向,為了讓唐玄宗放自己走,他不惜得罪當朝的權貴,最終被唐玄宗賜金還鄉。
李白如願了,他繼續踏上了尋仙的路子,此時的李白已經44歲了,而就在這時候,李白遇到了比他小十幾歲的杜甫。
在唐朝的文壇上,李白和杜甫那可是标杆式人物,隻是當時的杜甫還沒有名氣,還沒有經曆坎坷,而李白卻早已名聲在外。
杜甫很欽佩李白的文采,在李白的“忽悠”下,杜甫也将功名利祿抛在了腦後,一心和李白尋仙人、找仙草。
這段時間對于李白和杜甫來說,都是一段非常美的回憶,兩人互寫詩作,結伴同遊,當真是好不快樂。
兩人究竟好到了什麼程度呢,杜甫曾寫過一首詩,詩曰: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铿。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
喝醉了同蓋一條被子,出遊的時候手拉着手,當真是激情四射。
李白幡然悔悟放棄尋仙兩人遊覽了很多地方,但是杜甫還是沒能陪李白走到最後,因為遊着遊着,杜甫發現這簡直是在虛度光陰,所以他對李白說:對不起,老哥,我要去過我自己的生活了……
就這樣,杜甫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隻是他沒有想到,未來等着他的是無盡的磨難,而中國文壇也因此多了一個“詩聖”。
在杜甫離開之後,李白繼續尋仙,可是年紀卻一天一天地大了,他雖然一腔熱血,但終究無法抵擋歲月對他的摧殘。
李白尋了大半輩子的仙,可是是終究沒有尋到,“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原來尋仙隻是他一廂情願的夢,等到夢醒了,就什麼也沒了,隻剩下了他還枕着的破草席。
李白自省多日,他幡然悔悟,他不再尋仙,提筆寫下了這首自省詩《對酒行》,詩曰:
松子栖金華,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究竟何在?
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
天地無凋換,容顔有遷改。
對酒不肯飲,含情欲誰待?
這首詩說的是,赤松子住在金華山上,安期生住在蓬萊仙山上,他們都是修煉修煉成仙的人,隻是不知道他們現在還在不在。
人生如夢,如閃電般轉瞬即逝,一轉眼人便已經老了,幾十年過去,天地沒有變化,但人的容顔卻垂垂老矣,眼前雖然還沒有美酒,但已經沒有了暢快舉杯的心情。
李白明白了尋仙成仙之事實在是荒誕不經,難以實現,而他卻癡迷了大半輩子,這怎能不引人深思,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
參考文獻:《舊唐書》、《李白資料彙編》等。
(圖網,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