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知網的理論前沿在哪兒看

知網的理論前沿在哪兒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2:45:54

知網的理論前沿在哪兒看?本報首席記者 徐瑞哲中國能否出現第二個“知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知網的理論前沿在哪兒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知網的理論前沿在哪兒看(被學界指摘知識壟斷)1

知網的理論前沿在哪兒看

本報首席記者 徐瑞哲

中國能否出現第二個“知網”

最近,“中國知網”遭遇“躺槍”和“敗訴”,先是“前博士”翟天臨自曝“不知‘知網’為何物”,後因有償下載論文的充值門檻過高,被大學生告上法庭,終将最低充值金額降了100倍。在不少學者指摘知網平台知識壟斷的同時,人們不禁要問:學術化與商業化的平台服務如何平衡?國際上大型文獻數據庫是怎樣運營的?中國能否出現第二個“知網”相互競争?免費下載會否成為一種趨勢?

數據庫緣何“一家獨大”

近日,蘇州大學學生小劉在知網下載文獻時,網頁提示需付費7元,但最低充值額度為50元。餘額用不掉,退起來不僅要等,還很麻煩——結果一篇論文引出一場官司,最終法院判決小劉勝訴。中國知網日前更新支付頁面,增加自定義充值,金額在0至3000元之間,也可選擇0.5元、1元、2元等短信小額支付方式。事實上,50元的這個門檻早已存在。比如,知網下載一篇博士學位論文需付費25元,但不少學生用戶下載需求有限,由此剩餘的充值額無奈“放棄”。

知識産權是有價的,優秀學術成果在發表時具有唯一性,因此獲得作者授權的平台就有了獨家“定價權”。在中文學術文獻領域,中國知網堪稱最大數據庫。它又名“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創建至今已有20年,得到學術界、教育界、出版界、圖書情報界等支持與配合。但與歐美以出版商主導的商業模式不同,知網本身幾乎不生産原創内容。從各大高校到出版社,他們與知網之間達成協議,将以單位名義發表和發行的文獻統統“上網”。而以師生為主體的用戶端,通常可以通過單位授予的賬戶,使用知網數據庫。但除此以外,或在校外,可能就要自掏腰包。據知網母公司同方股份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财報,其毛利率接近60%。

“我們并不反對知網享有壟斷,但不能利用長期形成的市場支配地位,緻知識産權的權利人受到不公平對待。”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倪靜表示,教師自身以及帶教研究生等發布的論文,都帶有一紙授權頁,意在授權于知網。衆多名校還唯一指定知網為論文“查重”必備工具,使其成為繞不開的“剛需”。而知網收費尺度則每年持續看漲,其定價已大大高出“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等規模較小的數據庫,有“低買高賣”之嫌。

商業數據庫至少要有3家

在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産權學院教授宋曉亭看來,知網平台的性質具有一定模糊性,實際上文獻數據庫應當區分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并進行分類管理。其中,不可或缺的正是明确公益性質的國家數據庫。也就是由政府主導,以财政資助,在基本面上提供免費服務。當前,國内并非沒有國家機構數據庫,比如社科文獻、法律文書、發明專利等都有,但學科面較窄,收錄量不大,仍需加強建設和運行。

另一方面,社會上也必然需要引入帶有充分競争性的商業數據庫。也就是按市場規則,用質量說話,讓用戶擁有選擇權。對于商業數據庫,監管層面應當以《反壟斷法》等為依據,确保維持其自由競争狀态,同時有“進”也有“出”。宋曉亭表示,商業數據庫最好至少有3家,比如通信領域三大運營商鼎立的格局才能避免其合議定價,保障用戶正當權益。

在國際上,施普林格·自然、愛思唯爾、威利(Wiley)等既是國際學術出版商,也是幾大主流數據庫。從《細胞》到《柳葉刀》,擁有這些權威學術期刊的愛思唯爾集團擅長在生命科學領域構建強大數據庫,付費下載價格連年上漲也遭到歐美教授們的聯名抵制。據了解,國際知名刊物的單篇下載價格不菲,常在10美元水平。幾家供應商覆蓋的學科存在交疊,經費有限的教研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特色和需求,選擇訂制不同學科門類的數據庫,比如隻訂閱機械類學科。

宋曉亭認為,與真正商業化運作的數據庫相比,知網獲取學術資源的渠道有點特殊,其業已形成的市場地位也不完全是競争産物。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學術編輯胡寅也表示,在數據庫領域,“大”者為王,對于占有海量數據、習慣性渠道以及封閉化用戶鍊的平台,後來者的挑戰成本極大,後來居上的機會不多。

“開放獲取”模式大勢所趨

學術成果需要原創保護,也需要公開交流,因此發表方希望借助平台方,提高成果在更大範圍内的“可見度”。在此意義上,大型數據庫也帶有發行功能,這也是衆多出版機構願意搭上知網平台,或者無法拒絕“搭車”的一大因素。那麼,既然是一種在線發行,發行成本的承擔方其實可以在作者與讀者之間轉換。

早年在法國讀取工程碩士學位的胡寅告訴記者,如今“開放獲取(OA)”渠道已越來越多,也就是說可以在網上免費獲取的學術文獻數量與日俱增。包括他所在的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在内,一批出版商主導的數據庫将更多的“訂閱費”分擔至作者那頭,而讀者那頭就不再需要支付“訂閱費”。比如,打開“自然中國”網站,其下衆多在線出版刊物的最新科研文章,均供浏覽者公開訪問、免費閱讀。“這個開放比例達80%左右,光《自然》旗下的《科學報告》雜志一年就有上萬篇開放獲取文獻。”

為何論文或專著的作者有能力承擔數據庫的這部分發行成本?胡寅表示,目前不少國家相當一部分科研經費在撥付時,已考慮到科研成果在後期面臨的推廣需求,囊括了上線、入庫、下載的相應成本。因此,科研工作者在發文出書時,就提前為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埋單”;而數據庫也就沒有必要同時向兩頭收費,或重複收費。“在用戶端,更多學術成果可以免費地公諸于世、推而廣之,從本質上講,相當于整體節約了社會資源、學術成本。”胡寅說,“相信總有一天,用戶收費下載的傳統模式會消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