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經汽車金融研究院
幾乎所有的二手車都要比新車便宜,這是鐵律。但是在二手車的曆史上,總有那麼一兩個車型,不按套路出牌,二手車價格反而超過新車,九代思域Si就是這麼一款真正的神車。
很多東本銷售顧問都不知道有2.4排量的思域,當年它隻賣了500台,銷量實在太慘烈,賣完就拉倒,于是這車真的就變成了一車難求,價格直接蓋過新車,絕對的限量版。
這種新車難賣,二手車叫好的車型極少,大部分的情況是新車難賣,二手車同樣難賣的現實。我們都知道新車市場不可能無限擴張下去,發達國家的數據表明:當汽車保有率大于80%,甚至更大時,汽車的需求量就會逐步降低。2017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17億輛,汽車占機動車的比率提高至70.17%。
就在這個節點的2018年下半年,我們迎來了新車銷售的掉頭向下,乘聯會8号發布的數據, 2018年10月狹義乘用車零售195.0萬台,同比2017年10月下降13.2%,轎車零售同比增速-11.6%,SUV同比增速-13.2%,呈現車型雙殺局面。
這個數據的驚喜還在于:這并不是第一次銷量下滑,而是連續的第四個月下滑,也就是說,下半年的7、8、9、10四個月,新車銷量跌跌不休。這是1990年以來,國内的新車銷售首次下滑,預計全年将下降1.6%。市場傳言的購置稅減半措施,隻是等來官方的辟謠消息,并沒有實際的行動。
在如此新車銷售的大背景下,二手車腳步也很艱難。從商業邏輯上講,首先是國内的二手車市場太過于特殊。這個市場和北美市場不一樣,美國的汽車保有量實在太大,汽車工業都已經成了夕陽産業。二手車實在太多,供應量巨大,這就導緻北美市場二手車價格不高,供大于求是總體形式,反觀我們國家,新車銷量的大爆發大概也就在十幾年前,在09、10年左右市場銷售爆發力驚人,但也不過十年而已,整體汽車社會的到來也不過20年。所有二手車總量還是偏少,數量不夠價格也相對較貴。
根本難問題還在于:二手車市場總體隻是汽車銷售市場的一個補充力量,遠不及新車銷售。一個補充市場的地位,就有點尴尬了,好比新車是大太太,二手車就是個二太太,行業整體水平還比較初級。
看看4S店對二手車這件事的漫不經心的數據就知道了。2014年,全國經銷商集團的新車銷售占了銷售總數的85.3%,2015年度是82.3%;反觀二手車銷售,2014年度隻有2.4%,2015年反而下降了0.2個百分點。數據雖然沒有很新,但即使這些年增長也不會很可觀,經銷商集團對二手車銷售成績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除了這種市場的特殊性以外,另一方面,新車銷售下滑,背後的信息是國内的經濟大環境面臨下行壓力,民衆無錢消費,消費升級遇阻,原因究竟是不是蓋樓導緻的,我們暫且不去分析,但反應在二手車市場上,最直接的就是交易周期變長,交易均價下降,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二手豪車全面遇冷,庫存壓力大,周轉周期更長,經銷商日子難過。
當許多人在喊着新車購置稅要減半的時候,市場上幾乎聽不到對二手車銷售有什麼利好的消息。可以說在中國賣二手車的這群人,是最頑強的一群生意人,從來都是靠自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這八個字再适合不過了。二手車經銷商前行的路上,遇見的障礙比比皆是,利好政策卻一個沒有,仿佛銷售二手車天生就是“偏房”的命,不受待見是家常便飯:限遷政策,稅費多,過戶手續繁雜。其中的問題如果能解決那麼一兩個,對整體二手車的銷售都會是一種提振。
先說限遷政策,早在2016年3月25日,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幹意見》,明确要求各地"不得制定實施限制二手車遷入政策",已經實施限遷政策的地方,要在2016年5月底前予以取消。時至今日,各地的限遷政策還是雷聲大雨點小,猶抱琵琶半遮面,随便找個地方就能看到參差不齊的各種遷入标準。
再講稅費,稅費這個事情,你要是到二手車市場随便找一家店詢問,多半人家都會告訴你:稅什麼稅?就是交易過戶的稅,其它都沒有。明明在開店,卻沒有什麼營業稅、增值稅。不交稅真的是好事麼?顯然不是,不交稅意味着這個行業隻能在低水平的散兵遊勇模式下運作,“二哥”這個名号便是這麼來的,名聲不好是個大問題,二手車的交易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名聲和信任,但是無法正規化,就沒法獲得市場的信任,典型的就是4S店,老百姓為什麼覺得4S店可信?不僅僅因為大,還因為納稅、正規。連銀行貸款、融資都得看看你是不是合規,不合規的事情,肯定做不大,做大也終究是要倒的。
反過來,我們說說納稅的二手車經銷商會怎樣?沒别的,先來兩道稅:第一道先要按車價2%交增值稅,如果是經紀公司按傭金額交5%的營業稅。What?二手車這貨,本來就是一車一況一價,價格每天還會上下浮動,你給我來個固定的2%或者5%,我怎麼玩兒?哪兒敢照着稅本收車囤貨?這買賣得有多掙錢才能交稅,才能想着便宜點給消費者讓點利。更别說每個地方對于交易的過戶費用征收還不一樣,基本上處于政府指定二手車市場的壟斷經營,無形中也是增加買賣雙方的負擔。
最後,說說過戶,過戶這種事情,反反複複不但對車輛價值有影響,還對交易成本産生影響,不要小看這種影響,我們随便都能看到一輛二手車上面有好幾次的過戶記錄。每次過戶都會産生費用和成本,而經銷商收車還必須過戶,這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我們看看發達國家怎麼弄。
在美國,有一種叫車商牌的東西,經銷商收車之後,原車主就去退牌,然後挂上車商牌,就可以上路、試駕等等,等到新車主買車再上牌即可。日本更簡單,連車商牌都沒有,原車主退牌之後,車商直接無牌持有車輛,直到新車主上牌即可。這方面的方法當然不能照搬,但也得研究點便民方法出來吧,很遺憾,便利性從來都沒有,增加麻煩和負擔的辦法倒是不少。
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銷量第一的新車市場,總共提供了超1億的保有量,新車的春天顯然已經過去,那麼,二手車市場的春天就行能在什麼時候?
不正經汽車金融研究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