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衡山旅遊時,發現名山大川的神仙佛陀衆多,禮敬者衆多。
看到大家憑借已有認知,面對各路神仙、衆多佛陀,從頭到尾,一禮而貫之,不禁莞爾。
雖然時至今日,三教合一已經成為主流思想了,但是,朝拜神仙、禮敬拜菩薩佛陀,所用的禮節還是有所區别的,不少人對此中的道道是不清楚的。
用錯禮儀是否會影響“效果”呢?不同的人也許會有不同看法。
筆者的觀點是:陰陽一理。俗話說,禮多人不怪。
筆者最近在分享一系列民俗文化知識,今天就同大家簡單地分享一下儒、釋、道三教神仙佛陀朝拜禮儀的不同。
注:三教的神仙可能是一個人,隻是名号的區别罷了。
比如道教神仙的佛号:“清淨自然覺王如來”——玉帝;“光圓自在通佛”——呂祖。
比如佛教菩薩的道号:觀世音菩薩——慈航大士(慈航真人)。
至于儒家:聰明正直為神,太多了。很多将軍、青天都被道、佛吸收了。比如李靖……
ps:三教禮儀雖然不同,但是其終極目的卻是殊途同歸——讓衆人由外向内,由行自心,尋找真我本心。
三教合一,禮儀有所差别,目的卻同一。
山西大同恒山懸空寺,著名的三教合一寺廟
簡單禮儀(基本款)1、基本的禮儀分為雙手合十與作揖。(簡單禮儀)
2、佛教用的是合十禮,道教、儒家用的是作揖即抱拳恭手。根據情況可傾身體。
3、作揖指一手為掌,一手為拳,拳可實握亦可虛握。作揖分為吉拜和兇拜,男女稍有區别,正确的作揖方法(吉拜)是,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若兩手相反則是兇拜,是吊喪用的,注意區别開來)
以上是簡單的朝拜三教神仙佛陀的禮儀。
作揖是一種常見的禮儀。它很古老,曾經也有過基于等級的細分。
現代社會,已經剔除了等級思想,簡化了。符合基本原則即可。
孔子揖禮
隆重禮儀(常見于道、佛,升級款)1、道教
道家較為隆重的常見朝拜禮儀,叫作三禮三叩,以男子為例。
(1)站在跪墊(拜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
(2)一面躬身,一面雙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與口相齊)。(作揖)
(3)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心意散亂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向神緻敬),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着,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
(4)俯伏叩首,頭磕在雙手背上(頭與脊要同時下伏,切忌臂部高于背)。此時,心中存想神容并誠心祈禱。
(5)擡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準備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複兩次,是為三禮三叩。三個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于上腹處(道教稱“懷抱太極”)。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并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墊。
道講逍遙,但也不排斥儀軌。
用簡單的禮儀和複雜禮儀,對道教的神仙門來講,實質上并無區别。
一切時空逍遙自在,即為大羅神仙
2、佛教
禮佛隆重禮儀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着不動,兩膝随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于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着地時,是以“額頭”接觸地面,并非“頭頂”去着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着地将撐起,直腰起立,兩手合掌立直。
禮儀簡單複雜與否,對羅漢菩薩佛陀來講,亦無區别,無法分别心……
佛不推崇偶像崇拜
以上就是儒、釋、道三家常見禮儀的區别,僅供參考,視情況而用。
最後,再次強調:禮儀,禮的并非神仙佛陀而是真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