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截至2017年,安徽省共有6個縣級市,55個縣。其中,就和縣來說,人口超50萬,與南京市一橋之隔!和縣古名曆陽,擁有2200多年的建縣曆史了。
一
首先,和縣隸屬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在地理位置上,和縣地處皖東,長三角地區的邊緣,為江淮水陸之要沖。和縣東南與蕪湖市裕溪口緊連,南與無為縣接壤,西與含山縣接壤,西北與全椒縣毗鄰,東北與南京市一橋之隔,東面緊靠長江,隔江面對南京、馬鞍山、蕪湖三大城市。和縣是包拯初仕地、安徽省曆史文化名城。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和縣古名曆陽,因為“縣南有曆水”而得名。
二
據《尚書》、《禹貢》、《通典》、《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等史料記載,曆陽周朝屬揚州之邑。春秋時期,今和縣一帶屬吳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和縣一帶先屬越國,後屬楚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秦朝在該地區設立曆陽縣,屬九江郡。由此,對于該地區來說,擁有2200多年的建縣曆史了。東漢分十三州郡,曆陽屬揚州,治所曆陽。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家争霸,今和縣一帶成為吳國的疆域。
三
晉太康六年(285),屬揚州淮南郡。永興 和縣 元年(304),分淮南郡之烏江、曆陽、阜陵、龍亢四縣,設立曆陽郡。北齊天保六年(555),改曆陽郡為和州。隋朝時期,再次設立曆陽郡,下轄曆陽、烏江二縣,今和縣一帶屬之。唐武德三年(620)複為和州。武德六年(623),和州轄曆陽、烏江、含山三縣。至元十五年(1278),元朝在該地區設立和州路,轄曆陽、烏江、含山三縣。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設直隸和州,屬京師,下轄含山縣。
四
最後,清朝順治皇帝在位時,和州隸屬于江南省。到了康熙皇帝在位時,将江南省分為安徽省和江蘇省,和州隸屬于安徽省。1912年,也即清朝滅亡後,改和州為和縣,直屬于安徽省。1949年12月,和縣劃歸南京市管轄。1950年春,仍屬巢湖地區。1959年4月,和縣屬蕪湖地區。2011年8月,和縣(除沈巷鎮)劃入馬鞍山市。如今,和縣總人口約為55萬人,與南京市浦口區可謂一橋之隔。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