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袁隆平生活簡樸的事例

袁隆平生活簡樸的事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5 21:15:40

一粒稻,一抔土,一株穗,一世功。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帶着他的“禾下乘涼夢”走了,留給世人無盡的哀恸與遺憾。巨匠長辭,音容宛在。為表達對袁老的深切懷念,本報梳理了他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試圖還原他純真、诙諧、睿智的赤子人生。(整理/彭臻玉 劉祺力 部分内容摘自《袁隆平的故事》)

好奇少年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出生,或許是父母還沒來得及為他取名字,醫生在檔案上給他登記的名字是“袁小孩”。

小時候的袁隆平很有好奇心,對感興趣的事總想去一探究竟,卻也常常因此“闖禍”而遭到長輩的懲罰。3歲那年,他看見祖母抽“水煙袋”,那“骨碌、骨碌”的聲音讓他好奇不已。他趁祖母不注意,也拿着煙管吸了起來。不料,辛辣的煙水嗆得他有苦難言,慌亂中還将煙袋摔得七零八落,被祖母發現後挨了狠狠一頓揍。還有一次,袁隆平看見木匠釘釘子時總是先把鐵釘銜在嘴裡,便也學着在嘴裡銜上一顆鐵釘,然後在地上翻跟鬥,一不小心将鐵釘吞進了喉嚨裡,為了救治他,全家人搞得手忙腳亂。

袁隆平讀書後成了“偏科生”。得益于母親的啟蒙,他英語等科目很好,但數學就不太好。他說:“我不喜歡數學,比如三角,讓我頭疼。我們同班的一個同學數學好得很,他不會遊泳,我教他遊泳,他幫我解題。結果他的遊泳學會了,但我的數學依然故我。”盡管如此,袁隆平卻很喜歡刨根問底。有一次上數學課,他一再追問老師為什麼“負負得正”,不過老師也沒講出個所以然,告訴他隻需要背就行了。

1949年,袁隆平高中畢業,父親希望他報考重點大學,學理工、學醫,從未過過農家生活的袁隆平卻執拗地表示自己想學農。這緣于他讀小學時一次參觀園藝場的經曆,讓他對田園之美充滿了想象。他還跟父母講起了“大道理”:農業多重要!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人們就不能生存。最終,袁隆平如願進入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就讀。有意思的是,大學臨近畢業時,他第一次真正深入農村、住進農民家裡,這才意識到年少時的夢想背後竟是美麗的“誤會”。後來憶起這段經曆,他笑着說:“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髒,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刻苦青年

1953年,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懷化地區黔陽縣安江農校教書。3年困難時期,全國遭遇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他意識到,“沒有糧食吃,什麼事都幹不出來”,所以決定從事水稻研究。

從1961年開始,袁隆平和學生在兩年裡冒着酷暑檢查了幾十萬株稻穗,終于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也就是雜交水稻的母本,由此開啟了培育雜交水稻的序幕。

因為家庭出身問題,加上打扮随意,袁隆平成了學校的“大齡青年”。1963年冬天,熱心的同事幫袁隆平張羅相親,他尴尬地發現對方竟是自己曾經的學生鄧則。一番接觸下來,袁隆平動了心,鼓起勇氣寫了一封情書:“茫茫蒼穹,漫漫歲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牽上,一隻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風苦雨,覓盡南北東西,蓦然回首,斯人卻在咫尺中。”年齡相差8歲的這對昔日師生,不到一個月就“閃婚”了。去領證那天,鄧則在打籃球賽,中場休息時袁隆平拉起她就走。鄧則的哥哥說:“有這麼急嗎?好歹把比賽打完啊。”袁隆平回應道:“籃球比賽可以明天再打,今天結婚比較重要。”

1966年5月1日,袁隆平的第一個兒子出生,在家中忙活了半天後,袁隆平就急匆匆地往試驗田跑。當被學生問及“今天升級當爸爸,怎麼還有空下田實驗”的時候,袁隆平答道:“這田裡和盆缽裡的秧苗也是我的兒女呢,所以我就得兩邊兼顧呀!”

為了尋找合适的野生稻做雜交試驗,袁隆平和學生長年輾轉于湖南、雲南、海南、廣東、廣西等地,曾連續7個春節沒有回家。1970年,袁隆平一行在雲南育種,正值催芽期的時候遭遇了地震。因舍不得珍貴的稻種,他們冒着餘震的危險,用塑料薄膜蓋起窩棚,就此安起了家。糧食供應困難時,便向當地農民購買香蕉和甘蔗果腹,袁隆平一邊吃還一邊感歎雲南的甘蔗種得好,一定要帶幾根回去,讓湖南人長長見識。

在心愛的水稻面前,曾被人評價為“愛好:自由”“特長:散漫”的袁隆平,守着他的本分。身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并非沒有過失敗,但打不敗的,永遠是他的那份樂觀、豁達。

勤勉壯年

在水稻雜交領域孜孜不倦地耕耘,讓袁隆平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收到衆多榮譽。他總結自己成功的“秘訣”為: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有人問他,哪個最重要?他說“汗水與實踐”。

雜交水稻“三系”育種法成功後,我國很快開啟“兩系”法雜交育種技術研究,由袁隆平領銜。沒想到啟動不到兩年,就被潑了一瓢冷水。一場異常低溫導緻全國兩系育種大面積失敗。一時間,科研界不少人“唱衰”兩系育種,該項研究甚至一度被相關單位和一些科研人員放棄。但袁隆平從來無心咀嚼失敗的苦澀。“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失敗了就失敗了,不是說身敗名裂,人家不會笑你的。我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來再幹,就是了。”他說。

袁隆平在海南開展試驗的期間,落腳在南紅農場。每次去,他的行李中必備三件寶:草席、蚊帳和水桶。到了住地,用水桶提一桶水沖個澡,再在門闆上鋪一張草席,挂上蚊帳就能躺上一夜。農場内隻有少量的茅草屋有床,多數人睡的都是竹竿、秫稭搭的地鋪。同行的學生不忍心看着他睡地鋪,想方設法搞到一張床,袁隆平笑着說道:“睡啥子床都沒什麼關系,睡着以後就無所謂客房與茅草屋了,就是總統套間還不是一碼子事。”

袁隆平每天都關心天氣預報,對水稻生長念茲在茲。他的孫女說,幼兒園老師問她,爺爺是幹什麼的,她回答,爺爺是天天看天氣預報的。

對待水稻一絲不苟的袁隆平,生活中同樣不乏細心,有時甚至細心得讓人好笑。55歲的時候,袁隆平在北京買了禮物托人捎回家,并寫信給夫人:“在京給你買了兩條裙子和一件汗衫,兩黑一深藍。這是我第一次買裙子,不知什麼号碼适合你穿,隻好買兩條供你選擇。”

豁達晚年

1999年10月,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人們稱他“袁院士”,但他更喜歡被人叫“袁老師”。他說自己是“7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态,20歲的肌肉”。過完90歲生日,他改口稱自己是“90後”,是“資深帥哥”。

2016年,袁隆平接受媒體采訪,談到年輕人不願意學農這樣的嚴肅問題時,他幽默地說:“學農的人身體好,田野工作、呼吸新鮮空氣、曬太陽,不缺鈣。我現在86歲,還可以每天下田工作。”

袁隆平确實是這樣堅持的。以前,大家常看他打着赤腳在學校裡走,因為方便下田。後來條件好了,他有了小汽車,車上常年放着一雙下田用的雨靴。前些年,這位院士常駕着汽車慢慢駛向試驗田,下車後叉着腰在田埂上思考。再後來,考慮到袁隆平行動不便,湖南省農科院在他住宅旁辟出一塊試驗田。沒曾想,袁隆平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臉、刷牙、吃早飯,而是下田。

他和媒體記者見面的地方也通常是在田間地頭。2016年6月的一天,他在中國雜交水稻博物館門口等候媒體記者,那時他剛做過眼睛手術,特意戴了一副墨鏡,見到記者就打趣道:“像不像個黑老大?”沒聊多久,他就說要趕着去田間,因為正值水稻生長期。

2019年7月23日,同樣是在炎熱的長沙,袁隆平頂着大中午的太陽趕往試驗田。那裡有好幾位技術人員正在等待,一見袁隆平,就向他反饋技術信息。袁隆平聽着,不時點頭,不時詢問。過了一會兒,家人朋友也跟了出來,有人拍了一隻落在他身上的蚊子。袁隆平跟技術人員交流完後,轉過頭,眼神一亮,故意提高嗓門,喊了一句“是誰打了我?”大家都被他逗笑了。

2019年10月22日,第三代雜交水稻在湖南首次公開測産後組織觀摩、評議。一早起來,袁隆平突然想起,盡忙着測産,差點忘了這天是妻子鄧則的生日。在評議會前,“自由散漫”慣了的他趕緊帶着夫人出去買禮物。他打趣說,夫人和水稻都很重要。

相關鍊接:隆平印象

袁隆平生活簡樸的事例(袁隆平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1

1930年,母親華靜懷抱袁隆平,與大兒子袁隆津合影。袁隆平常說,“母親對我的教育影響了我一輩子,尤其在做人方面,她教導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袁隆平生活簡樸的事例(袁隆平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2

學生時代的袁隆平(左一)酷愛遊泳。1952年,賀龍元帥主持西南地區運動會,袁隆平拿了川東遊泳比賽第一名。在成都參加決賽時,他獲得第四名,前三名都被吸收進了國家隊,他與國家隊“失之交臂”。

袁隆平生活簡樸的事例(袁隆平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3

袁隆平和鄧則相戀于困難年代,他曾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給我的時候,鄧則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她始終和我在一起。”

袁隆平生活簡樸的事例(袁隆平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4

1999年8月5日,袁隆平騎着他的小摩托車來到試驗田邊,察看超級雜交稻生長情況。他的助手曾向媒體透露,“遊泳、打球都不算什麼,袁老騎摩托車那才叫厲害,他甚至前後買過好幾輛摩托”。

袁隆平生活簡樸的事例(袁隆平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5

2004年3月30日,在三亞荔枝溝南繁育種基地大院裡,人們忙着挂條幅、放鞭炮……慶祝袁隆平獲得世界糧食獎。袁隆平用煙頭悄悄點燃一個未燃的爆竹,一聲炸響,走在後面的助手們被吓了一大跳,他哈哈大笑起來。

袁隆平生活簡樸的事例(袁隆平鮮為人知的生活片段)6

2014年10月10日,袁隆平來到湖南溆浦縣紅星村考察雜交稻試驗田,工作間隙吃着簡易盒飯。袁隆平一生節儉,經常穿着超市裡幾十元買的衣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