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東北的陳曉旭似乎生來就是為了林黛玉而來的,黛玉的癡情和憂傷被她演活了,《紅樓夢》的那些歡笑和悲傷的故事在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有着深刻的诠釋,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一角從此似乎再也不能被超越了。在她僅有的四十一年的生命中,做一個全紀錄诠釋,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她既是陳曉旭,又是林黛玉。
林黛玉
小時候的陳曉旭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求學的道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困難,也促使她對自己更加嚴格要求。年少的陳曉旭對于詩詞的天賦便已初顯鋒芒,14歲時她發表自己的第一篇詩作《我是一朵柳絮》,這首詩十分素雅,天真無邪的文字卻透露着淡淡的感傷。
此後陳曉旭一直有詩作寫出,令我難以忘懷且感受頗深的是二十八年前陳曉旭寫的《石竹》以及十三年前寫的《幽蘭》,這兩首詩都是古體詩,之前我已細細品讀過,都暗示了她的一生,且詩歌的用詞以及寫作技巧也很精妙。
陳曉旭
比方說在《石竹》裡,陳曉旭寫道“留與人間寫傳奇”,表面上寫的是竹子的餘生也在發光發熱,可是這又何嘗不是在寫她自己呢?陳曉旭對林黛玉的诠釋後人很難超越,深入人心的印象難以磨滅。
再如《幽蘭》這首詩,陳曉旭寫道“自在花兒靜靜開”,讀來便覺得眼眶冒出了淚珠,蘭花生在幽谷卻也要綻放自己的美麗,陳曉旭是一介凡人,命運對她再坎坷再磨難也要讓自己不負一生,堅強而又倔強的面對未來。這句亦折射了黛玉的影子,《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又何嘗不是孤獨的一個人靜靜地等待着。
對于陳曉旭的詩詞作品有太多的話想說,留給以後慢慢評說,再來看看關于她和《紅樓夢》的不解之緣。
陳曉旭(黛玉)和歐陽奮強(寶玉)
陳曉旭和《紅樓夢》的緣分是從一本雜志上的招募演員告示中開始的。1983年,王扶林導演在全國範圍内招募電視劇《紅樓夢》的演員,陳曉旭偶然間從一本雜志上看到了,心裡有些想嘗試,畢竟在此之前已經參演過一些影視劇了,想更好地提升自己。
随後王扶林導演同意了陳曉旭的申請,陳曉旭也順利通過了培訓和考核,陳曉旭身上的那股憂傷質樸的氣質讓她成為了林黛玉一角的不二選擇。可是在陳曉旭确定成為飾演林黛玉一角時,有着許多令人感慨的往事。
這些往事記錄在了陳曉旭後來寫的回憶文章《夢裡三年》之中。陳曉旭回憶到自己在三個月的培訓選角期間的第一次試鏡,可以用“糟糕”二字來形容。
林黛玉
陳曉旭在試鏡中表現得十分拘謹不自然,當晚她就哭了,腦海中浮現起父親的話語。小時候陳曉旭是一個膽小的女孩,不敢在衆人面前說話,她的父親為了讓陳曉旭變得勇敢自信起來,逼迫她面對衆人大聲說話,可是事與願違,隻剩下哭泣和無助。此時試鏡失敗,心裡更加懷疑自己了。
之後陳曉旭下定決心不能讓父親的良苦用心失望,不能辜負自己的理想,要勇敢面對。不知是陳曉旭的努力打動了上蒼,還是王扶林導演對于陳曉旭這般表現很是符合林黛玉的性格的緣故,又叫了她再次試鏡。這一次,她成功了。
王扶林導演承擔着大家對于他的信任,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更是對《紅樓夢》的尊重,對于陳曉旭而言,演好林黛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林黛玉在人們的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陳曉旭心裡對于林黛玉亦是充滿着尊敬和喜愛的,果然,她沒有令我們失望,因為她的骨子裡便像黛玉。
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她的每一次笑,每一次哭,每一個舉手投足都那麼得符合黛玉的氣質和性格,我們記住了她的一步一躊躇,記住了她扛着鋤頭葬花魂,記住了她和寶玉共讀《西廂記》,記住了她歇斯底裡的呐喊和哭泣,那些經典定格在了1987年,我們認識到了陳曉旭的林黛玉,林黛玉的陳曉旭。
自在花兒靜靜開,留與人間寫傳奇,冷月裡黛玉葬着花魂,大觀園裡的歡笑和哭泣,都是黛玉的影子,亦是陳曉旭經曆的美好年華。後人感慨,後人懷念,終究一聲歎息。因為陳曉旭,永遠記住了林黛玉;因為林黛玉,永遠記住了陳曉旭。(文/雲冗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