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開國皇帝,身邊都會有一位或是幾位像諸葛亮一樣神乎其神的謀士,朱元璋身邊的謀士便是劉基劉伯溫。
曆史上真實的劉伯溫是個典型的天才人物,自幼成名的他就像鶴立雞群一樣淩駕于同齡人之上。根據史料的記載,劉伯溫七歲那年就能做到一目十行,且目所能及的文字皆可過目不忘。擁有這種記憶裡的劉伯溫,自然會在科考中脫穎而出。
劉伯溫十二歲那年,就已考過了童生,成了一名秀才,成為十裡八鄉有名的神童。在府學(相當于現在的重點高中)就讀的那段時間,劉伯溫跟先生學起了春秋經。衆所周知,這部典籍十分深奧晦澀,若無一定儒學基礎,很難将全文通讀。
劉伯溫在拿到這本書後,僅閱讀了兩遍,便能默背出所有内容。更難得的是,在背誦過後,他還能将全文用自己的思路做出一番理解,理解的層次比一般的儒生還要深入。府學的先生見弟子有這番本事,一度懷疑這個孩子曾經學習過這部著作。
所以,先生又取來一些其他的深奧典籍,沒想到劉基皆能過目不忘。
正因劉伯溫擁有超乎常人的智商,所以他才能在今後的戰場生涯中運籌帷幄。
從史料中的記載裡我們能得出這樣的事實:劉伯溫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天才,擁有超乎常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這樣的神童古而有之,諸葛亮、張良等都是這樣的人才,在《最強大腦》等現代綜藝節目中我們也能看到不少有此苗頭的天才少年。
不過,不少朋友喜歡神話古人,認為他們生來全知全能,甚至盲目地相信劉伯溫是天人神子。劉伯溫熟知天文地理是真的,但能掐會算的能力是後人杜撰出來的,做不得數。
話說,一場戰争中處于守城方的劉伯溫覺得城牆非常堅固,況且敵軍僅有一隊野戰兵,并未攜帶攻城器械。所以,堅守不出肯定是上上之選,隻需在城中堅守三天,等到敵軍人困馬乏之際即可出城破敵。當劉伯溫找到守将,并向其訴說了自己的建議時,守将一臉的不相信。
最終,劉伯溫迫于無奈,隻得夜觀天象,編出一套神乎其神的理論,迫使守将相信自己的判斷。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元末明初(古代絕大多數時期都是如此)的軍事家們比較自負,他們相信自己對戰局的判斷,不願采納别人的建議。
所以,劉伯溫才會用算命這種方式說服上級。由此,劉伯溫後來對朱元璋進行的一系列推算,也有可能是出于此因。
且看劉伯溫是怎麼讓朱元璋相信自己的:某年春節後的某日,劉伯溫莫名其妙地來到大營中,對朱元璋說道:“東南地區将失去一名大将。”
聽劉伯溫說得比較玄乎,朱元璋根本不相信,隻是追問劉伯溫死的是何許人也。劉伯溫故作高深道:“我還算不出來這人是誰,隻是算出他已經在前往地府的路上了。”
數個月後,福建地區的大将胡深果真一命嗚呼。痛失愛将的朱元璋這才意識到,劉伯溫算出來的是事實,從此以後,總是對劉伯溫的話深信不疑。
殊不知,在那個戰亂頻發的年代,死個把人是件司空見慣的事。中原大地上,各路義軍與元軍打着拉鋸戰,每天都有無數人命喪黃泉,劉伯溫根本無需去猜。
至于被傳得家喻戶曉的《燒餅歌》,隻不過是劉伯溫的即興之作罷了,且這首作品有什麼深意現代人根本無法理解。
現階段網絡上流傳的解析,都是後人想當然地加上去的,未必是劉伯溫的初衷。況且,就算《燒餅歌》是由劉伯溫署名的,但誰能保證這首作品一定是他寫的,而不是“盜版”呢?
還有一種可能則是,後人根據發生過的事寫了一篇後知後覺的“預言”,然後強加給劉伯溫,旨在将劉伯溫捧上神壇。
至于“七星燈續命”的典故,顯然是小說家之言。不論是傳說中的諸葛孔明還是劉伯溫,似乎都用過這種神奇的續命工具。
試想,若這兩人有逆天改命的本事,為何一個沒能光複蜀漢大業,一個凄涼病故呢?顯然,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續命,這一切都是古人的一廂情願罷了。
古往今來,不論是秦皇漢武武則天,想長生不死的皇帝多如牛毛,可又有幾人能成功呢?倘若劉伯溫真的懂得續命之法,想必他也不會在花甲之年病逝了。
參考資料:
【《明史》、《明史紀事本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