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到的相關問題?十九大報告首提“鄉村振興戰略”,并将其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到的相關問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十九大報告首提“鄉村振興戰略”,并将其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
為什麼在此時提鄉村振興戰略,報告提法有哪些關鍵點,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陳錫文11月29日在“《财經》年會2018:預測與戰略”上對十九大報告中的鄉村振興戰略“拎重點”。
“鄉村衰弱不是必然規律”
人口大國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沒有可以借鑒的規律,陳錫文指出,為什麼十九大報道沒有提城鎮化戰略,反而要提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中央準确把握了中國國情和現在的發展階段,所得出的一個重要判斷。
首先,鄉村的衰弱不是必然規律。
“我們到那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去考察去調查都能看到,盡管他們的農業占GDP比重已經很低了,農業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也很低了,但是它的鄉村仍然是一派興旺景象,所以農業在現代社會中比重降低、農業人口的減少不一定就意味着鄉村注定是要衰弱的。”
其次,中國實現現代化過程中,農業農村農民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實現現代化以後,城鄉格局是什麼樣的局面,需要我們自己探索。
“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中,人口上億的其實隻有兩個美國和日本,美國有3億人多一點,日本隻有1.27億人,他們國家的發展規律未免見得就是像中國這樣一個有着13億人口大國的發展的規律。人口最多的中國、印度都是十幾億人口,距離現代化顯然還有相當的距離,那麼10億人口以上的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它的城鄉結構的變遷、城鄉居民的分布到底是一個什麼規律,我覺得已有的世界,還沒有給我們找出來。”
因此,陳錫文認為,鄉村振興是關系中國全面發展,最終建成現代化強國中的一件大事。
“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最突出體現在農村”
陳錫文分享了自己對十九大報告中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表述的三點體會。
一是它對中國共産黨一貫強調堅持的重大原則問題有了更堅定的表述。
十九大報告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段中首先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這話并不是新話,但是到現在講,我覺得有它的特殊意義。”陳錫文說,“到現在,我們國家農業生産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經降到了8.5%左右,農村人口按照去年的統計,常住人口已經減到了42.6%,差不多就是9.5億還不到一點。正是因為這樣,我想可能會引出這樣一種看法,就是三農問題的重要性是否也會随之降低?”
“中央提出,仍然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在現代化進程中,農業還是一條短腿,在全面小康的建設中,農村還是一塊短闆。就像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那樣,我們現在最突出的問題還是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而這種不平衡和不充分最突出的體現是在農村。因此,在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标過程中,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顯然是非常必要的。”
十九大報告還明确,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陳錫文說,“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全稱叫作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對于這個制度,我個人認為是改革開放将近40年來,農村改革所取得的一個最重要的制度成果,它也充分體現了廣大農民的智慧和能力。’鞏固’這個概念,實際上進一步強調了,黨中央對于堅持在農村實行這個基本經營制度是長期不會改變。”
“我最近到各地農村去調查,感到農民對這個決定是非常擁護的。我也聽到有一些議論說這個再延長30年,似乎不太過瘾,但對這個問題做了非常精辟的解釋。他提出之所以現在提出二輪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是因為這個時間和我們實現強國目标的時間節點是相吻合的。因此他提出,等我們建成了現代化強國之後,可以再研究新的農村土地制度,但是他要強調黨的農村土地政策是穩定的,是長久不變的。”
再如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确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從2004年至2015年,中國糧食生産實現’十二連增’,産量從2003年的8614億斤增長到了2015年的12429億斤,去年雖然有所減産,減了104億斤,但仍然是曆史上第二個水平最高的年份,今年的糧食産量估計與去年也不相上下。持續的豐收豐産讓人産生了麻痹,認為我們的糧食已經不成問題,對糧食問題沒有必要再這麼重視。但是回顧改革開放将近40年的曆程,曾經經曆過幾次糧食生産的大起大落,回過頭來看,每一次大落都是發生在持續增長、庫存充裕的背景之下,而一旦糧食産量滑坡,要想再拉上來,确實要費九牛二虎之力。”
陳錫文說,中國的糧食生産滑坡容易爬坡難,要盡可能避免糧食生産出現大的波動,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影響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的安全。
“小農戶生産或還将在中國長期存在”
第二點體會是,十九大報告對正在推進的農村改革給出了更加精準的指導。
例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表述,對于農業到底放在什麼位置、農村到底放在什麼位置的問題作出了準确指引。
十九大報告還第一次提出了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陳錫文指出,過去對農業現代化講的比較多,農村現代化基本似乎沒有講過,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實際上就是對全面振興鄉村的一個非常好的诠釋。到底如何去振興?2005年中央制定第11個五年規劃的時候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次相對應的也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能感覺到要求更高了。
對農村正在推進的産權制度改革,報告也提出了更加精準的要求——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财産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為什麼要改,要達到什麼目标,文件講得非常清楚,就是為了保障農民的财産權益,為了壯大集體經濟,而不是為了别的。這對于健康推進農村正在深入的産權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報告還全面論述了下一步如何建設中國的現代農業,其中“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的“小農戶”提法,陳錫文表示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央文件、黨代會報告中從來沒有過的。
“中央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中,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的生産,可能還是中國會長期存在的一個曆史現象,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滅掉。”
因此,陳錫文指出,“建設中國的現代農業,一方面要通過土地确權登記辦證等形式讓承包土地的農民,對于流轉自家的承包地更加踏實、更加有信心,另外還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小農戶提供現代農業技術、經濟服務,比如說通過托管代耕,通過購買農業的社會化服務,讓各種各樣的農業現代裝備,更好地運用于小農戶的生産中。”
“努力為農民創造第三就業空間”
陳錫文的第三點體會是,十九大報告對于當前農村存在的突出矛盾指點得非常明确,并且明确提出了如何解決這些矛盾的基本思路。
報告對當前農村存在的突出矛盾強調了兩個方面問題:一是農民的就業和增收,二是農村的基層基礎工作。
報告提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過去強調讓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來增加收入,所以現在農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已經占了第一大支柱地位。但最近幾年更多的是讓進城務工農民返鄉創業,到底應當怎麼做?我想在每一個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
陳錫文說,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曾經有過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解決了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但到90年代中期後,鄉鎮企業漸漸潮退,很快又興起了規模龐大的民工潮,但最近幾年大家又感覺到,新增進城的民工數量增幅正在逐步降低。這和整個經濟形勢是吻合的。
他提出,下一步應努力為農民創造第三就業空間。
“把農民的土地作為農民的第一就業空間,農民到城鎮、到非農産業去就業是第二就業空間。但現在看,僅僅靠第一第二就業空間還不夠,因此就像中央講的那樣,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發展農村的新産業新業态,讓農村在耕地之外能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像這幾年,農村發展的網購電商、鄉村旅遊、鄉村養老養生等都為農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
陳錫文還指出,“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概念在黨的文件中也是第一次出現,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農村的社會制度,報告特别強調農村的社會治理應當強調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治理;二是明确提出要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對于農村來說也是至關重要,因為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使得農村基層幹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空檔、短缺,“三農”工作隊伍對于鄉村振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