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4 17:32:44

社交電商的這種商業模式并不是創新,隻是規模化、數據化的運營。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從雲集微店出發)1

2017年10月11日,雲集微店的創始人兼CEO肖尚略先生在阿裡巴巴雲栖大會的新零售專場,發表題為《社交電商,一種新的價值思考》的演講,在45分鐘的演講中,肖尚略先生詳細介紹了社交電商的概念、商業模式,并結合雲集的産品、業務實例,對這種商業模式相比于線下零售和電商平台的優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演講中提到的很多概念和實踐方式,确實有創新之處,然而又令我不自覺的想到兩年前火爆的“微商賣面膜,三年買瑪莎拉蒂”。到底是模式創新還是走微店的老路?這種商業模式的優勢在哪裡,又存在哪些劣勢或者脆弱環節?這篇文章旨在找到答案。

一、産品概述

産品名稱:雲集微店,移動端有兩個産品。

  • 雲集微店:店主版;
  • 雲集VIP:消費者版。

産品slogan:社交電商先行者。

商業模式概述:

(1)雲集官方負責商品選購和發貨至終端消費者,店主負責宣傳商品、分享商品鍊接,終端消費者從店主處獲得商品信息,在雲集官方下單購買,訂單完成後店主可獲得訂單提成;此外,消費者賬戶店主賬戶有一一對應關系,消費者在雲集平台購買的所有商品,店主都能獲得提成收益。

(2)店主推薦其他人成為店主,每推薦成功一位,可獲得相應資金獎勵,推薦個數達到第一個指标,成為雲集主管,提高獎勵金,推薦個數達到第二個指标,可競聘服務商(經理)。

PS:商業模式概述中的(2)發展新店主的方式,争議較大,雲集在今年7月因涉嫌傳銷被工商部門罰沒958萬元。對這種商業模式,筆者的認知和理解都較淺顯,故後續分析,隻針對商業模式概述(1),也就是所謂的“社交電商”。

(1)微店店主,有一定社交圈、有精力且有意願做副業創收的用戶;

用戶需求:低成本開店,輕創業,做副業創收;

(2)消費者,最後的消費終端,産品流量和收益的根本來源;

用戶需求:降低産品的篩選成本,通過親人、朋友等較強屬性的社交關系鍊,快速獲得高質量或高性價比的商品,省去搜索、選購的步驟。

相關數據:

(1)搜索指數: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從雲集微店出發)2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從搜索數據上看,雲集微店與有贊有一定差距。

(2)客戶端下載量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從雲集微店出發)3

(數據來源:ASO100)

客戶端端的下載量較大,能穩定在購物前10~15名,總榜前200名:

二、用戶需求分析

店主與消費者的需求不一樣,需從兩個方面分别分析。

從開店店主角度

1、線下開店與電商開店,店主承擔較大風險

傳統的零售店和電商淘寶店,隻是銷售渠道和用戶範圍的差别,都無法避免壓貨、庫存、銷售的過程,零售店和網店對資金和人力都有較大要求,賣家開店,也就默認承擔了滞銷、商品過季、資金周轉不開、甚至賠錢關店的風險。資金、人力以及上述風險,都提高了開店售賣商品的門檻,我們也能能發現,很多人都有開店的意願,也有比較明确的想法(賣零食、賣服裝等),但奈何種種限制和擔憂,始終無法邁出進貨開店的那一步,“很多人想,很少人做”。

2、在前期的用戶積累階段,店主希望投入的成本盡可能的少

很多店主可能不缺少資金,但是仍希望在前期商業模式和前景不甚清晰的階段,投入盡可能的少。

3、不管是零售店還是電商網店,一般都經營在垂直領域(比如零食、電子産品),而對于大量缺少該垂直行業經驗的人,品牌、貨源、進貨渠道這些前期工作,就造成了較高的行業壁壘;

4、零售店開店初期要做線下宣傳,網店的拉新獲取流量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這兩者,通常還都需要從0開始搭建店鋪口碑。

以上四點是新人店主開店的主要痛點。需求總結起來就是:低成本,低風險,前期較低投入,較快速的獲客方式。

從消費者角度

購物可分為有明确目标的購物行為和無明确目标的購物行為。

對于有明确目标的購物行為,大多數人都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消費渠道,比如商場買衣服,天貓超市買洗衣液卷紙,京東買電子産品。

但對于無明确目标的購物行為,也就是沖動消費,消費場景多種多樣,如何保證沖動消費購買商品的質量和性價比,避免“買了發現沒用、不好用”,是消費者的痛點之一。(當然,既然沖動,就沒法避免不合理,隻能減少)

此外,信息檢索和篩選的成本越來越高,如何提高信息篩選效率、快速獲得高質量或高性價比商品,是消費者的痛點之二。

三、産品功能分析

雲集微店app

也就是店主端app,注冊/登錄的前提是成為店主,而成為店主是有成本和門檻的,門檻就是需付費成為微店會員,付費同時有相應的産品贈送,比如面膜、參茶、護膚品、絲巾等産品,具體頁面流程見下圖: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從雲集微店出發)4

盡管文案上說明,買的是“雲集微店鑽石服務”,商品是贈送的額外服務,但選購、下單的産品邏輯和頁面設計,都與電商産品别無二緻,個人認為,為将購買會員和附贈商品更好地區分開,應調整頁面結構與話術,以免造成“買商品成為會員”的誤解。

由于成為店主門檻較高,筆者未最終下單,也就未體驗店主端。筆者也在聯系身邊微商、輕創業的朋友,希望體驗下雲集店主端app。

雲集VIP app

是消費者端app,這款産品的注冊也是有條件限制的。在産品模式概述中提到,消費者從店主處獲得信息,到雲集下單購買,店主獲得提成,那麼這個過程中,雲集如何判斷消費者與店主的對應關系呢,就是在注冊時加以引導,見下圖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從雲集微店出發)5

能夠看到,消費者的賬号與店主的店鋪号是綁定的,這樣也就确定了“店主-消費者”的對應關系。很多店主在論壇、博客中分享了他們的店鋪号,筆者找到一個店鋪号輸入後,登錄成功。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雲集VIP中,并無注冊的文案引導,也無賬号和密碼的概念,用戶隻需要輸入手機号獲取驗證碼即可(首次登錄還需輸入店鋪号),這樣做将登陸與注冊合二為一,有三個好處:

  1. 減少了頁面複雜度;
  2. 注冊步驟極簡,避免了繁瑣流程;
  3. 登錄無需密碼,避免了密碼錯誤或者忘記密碼的複雜邏輯。

頁面截圖如下: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從雲集微店出發)6

從頁面截圖中能看出,雲集VIP的功能結構和頁面設計與電商産品基本相同,對産品功能不做過多分析。

三、商業模式分析

“社交電商”的主要流程圖如下:

雲集微店現在什麼情況(從雲集微店出發)7

整個購物流程有四個關鍵點:

  1. 雲集依靠大流量、大用戶數、大訂單量獲得話語權,保證商品的高性價比;
  2. 大量店主通過社交關系擴散商品信息,增加商品曝光流量;
  3. 終端消費者看到商品信息在雲集下單,由雲集官方完成配送、售後;
  4. 訂單完成後,店主從雲集獲得提成收益。

能夠看到,在這個流程中,雲集和店主作為兩個關鍵節點分别連接廠家和消費者,形成了“廠家-雲集-店主-消費者-雲集-店主”的良好閉環,在這個閉環銷售的過程中,各個角色都有所收益:

  • 廠家:廠家拓寬了銷售渠道和銷售範圍,尤其解決了新鮮時蔬因為信息發布不及時等原因,造成的滞銷問題;
  • 雲集:利用用戶規模獲得話語權,進而獲得較低進貨價,保證了商品性價比與産品口碑;利用大量的“百姓”店主,解決流量和銷售的問題;
  • 店主:無需進貨、囤貨等,解決了開店成本問題;利用社交關系帶來的天然用戶群,解決了用戶拉新和獲取流量的問題;利用雲集的大數據系統、訂單系統、物流體系,解決了送貨的問題;利用消費者購物獲得提成,解決了收益的問題;
  • 消費者:利用了店主(親人、朋友的強社交關系,或KOL、網紅的弱社交關系)推薦,省去了選購的過程,降低商品篩選成本,降低了沖動消費的風險。

從表象上看,這種銷售模式,使得廠家、雲集、店主、消費者四方都有收益,然而沒有完美的商業模式,雲集的這種“社交電商”必然也有薄弱環節,個人認為,終端消費者是這個模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支撐,那麼從終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的角度來看,存在哪些意外點和脆弱環節,是分析重點。

1、雲集在某些産品線上的口碑和可信度建設

雲集上的所有商品都是雲集官方發布,由雲集官方從廠家或者供應商直接獲得,從目前的sku數量和品牌來看,缺少知名度大、有較強公信力的大品牌,而從雲集的這種商業模式上看,在短期内,較難和大品牌的談判中獲得較高話語權,畢竟大品牌要綜合考慮線下、其他電商平台、雲集流量等幾個因素,缺少耳熟能詳的品牌做支撐,那麼在美妝、家電3c等領域較難獲得高的口碑和可信度。

2、商品的質量和性價比

任何電商産品存在的根基,都是商品的質量。為了獲得高話語權,雲集合作的大多是創新創業品牌、廠家,那麼是否會走兩年前“微商賣面膜,三年買瑪莎拉蒂”的老路,目前看不得而知。但衆所周知的是,口碑的積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用戶量,但口碑崩塌隻需要幾次商品質量問題。雲集官方對商品質量的把控(直接或間接),是雲集的立身之本,能否在雲集平台上,培育幾個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創新創業品牌,更能直接影響雲集的發展上線。

此外,性價比是否真的能夠保證,消費者可能會畫個問号。店家不遺餘力的推銷商品,就是為了從中賺取提成,也就是多了個“二道販子”,那麼消費者是否會将雲集商品和淘寶上很多的“廠家直銷”、京東或者亞馬遜的直營作比較,在商品品牌知名度和平台公信力都處于下風的情況下,能否依靠價格和性價比,獲得用戶的青睐,還需要打個問号。

3、店主依靠社交關系推銷,與社交關系本身,是否存在矛盾點,這點很值得探讨,也很關鍵

社交關系的建立,不管是強社交關系還是弱社交關系,核心都是信任,而經濟原因是打破信任的很常見的原因。消費者在雲集購買商品,很清楚地知道,店主(自己的親人、朋友或關注的kol、網紅)會在這筆訂單中賺錢,那麼是否會對店主産生一種不信任感:“你是因為利益才向我推薦商品,而不是因為商品是好東西”。當然這點不能一概而論,還要結合商品的質量和性價比,如果商品質量一直上乘,當然無礙。但如果消費者在某次購物體驗中,對商品質量不滿意(a. 對商品質量的判斷通常很主觀,尤其美妝産品;b. 特别是沖動消費的情況下,更易造成商品實際情況遠不如心理預期,哪怕商品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平均水平),那麼對社交關系的破壞,就極有可能是緻命性的,此時對于這對店主-消費者,“社交電商”可能變為“一錘子買賣”,複購率大大降低,甚至影響到店主的人際關系和社交口碑。這是其一。

其二,普通人的社交關系畢竟有限,無外乎親人、同事、同學,“百姓”店主的收入幾乎可以完全預計。對于店主而言,如果想做大規模,如何拓展銷售範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線下或線上拉新,則與傳統零售方式的拉新無異;
  • 通過社交關系拓展社交關系,也就是朋友介紹朋友。

這裡就存在兩種情況:

  • 如果不給朋友經濟利益,那麼朋友有何理由幫助拉新賺錢?
  • 如果給經濟利益,那如何計算朋友的收益?摻雜進更多的利益關系,是否社交關系會變得過于複雜?即使不考慮社交關系的“變味兒”,那這種方式是否會變成發展下線-收會員,甚至變成“隻傳不銷”?

對于店主,如何拓展用戶群,規模化獲得收益增長,不隻是店主自己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雲集為了自身的長遠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四、總結

雲集的創始人兼CEO肖尚略是電商領域最早的從業者,從其在雲栖的演講中,也能夠看到他對電商的深刻認知和獨到見解,雲集模式的創立,肯定也是他在深入思考用戶需求、用戶體驗以及如何從淘寶京東的電商“壟斷”中殺出一條血路,并反複思考分析解決方案後确立的。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商業模式符合共享經濟的大潮流,避開了淘寶京東的鋒芒,依靠與店主共享收益,快速推廣産品、獲得用戶量,每一個店主既是雲集微店的使用者,也是推廣者。

但個人認為,這種商業模式并不是創新,隻是規模化、數據化的運營。試想,一直以來的,員工推銷公司産品獲得提成和額外獎金,是否也是這種商業模式。

本文由 @李小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