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看來,天不僅能洞察人間,還主宰着世間萬物。中國曆代王朝都供養着一批星占家,觀測天象變化,判斷吉兇禍福,為帝王政治決策提供參考。
史書記載"武王伐殷,歲在鹑火″。歲是指木星,木星被古人視為吉祥的福星,上天可能通過木星所處的方位來傳達周人勝利的意志,所以鹑火必然和周人存在某種聯系。上古時殷觀察大火确定季節,并将大火星奉為族星加以祭祀,如果此時木星位于大火星附近,很可能失敗的也許是周武王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将鹑火星次中的柳,星,張三宿與周人居住的三河地區聯系起來。如果這三個星宿附近有異常天象出現,就意味着周人領地會有變故發生。商代遺民建立的宋國則被對應到了大火所在的大火星次。最終古人将天上的二十八星宿與地上的十二國或十二州對應了起來,這就是所謂的“分野”。這樣月亮、行星或異常天象出現在某個星宿,就預示着相應地區會發生某種事件。古人根據什麼确定這種對應關系的呢?目前還不清楚。
古人将黃道附近的區域從西向東均勻地分為12等份,稱為十二星次。一般認為,十二星次起源于對木星的觀測。
古人認為木星12年(實際為11.86年)繞天空一周,并據此創立十二次,以木星所在次來紀年,木星也因此得名″歲星"。
曆代分野多有不同,本圖系依據《開元占經》及《乙巳占》整理繪制。
這個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了。“星分翼轸,地接衡廬”意思是: 天上的方位屬于翼、轸兩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連結着衡山和廬山。@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