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我兒子剛上學,特别怕老師,有時都害怕進學校。您說可咋整?
小明爸爸,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習慣和自控力等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的他們更需要的是一位嚴師,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如果,怕老師能讓孩子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未必是壞事。但是過于“怕老師”,不僅影響師生關系,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自信心。
那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分享給三個方法。第一,讓孩子表達感受。我們要容許孩子表達對老師的害怕、不滿等情緒,家長可以用接納的态度傾聽,不否認孩子的情緒,不說“不用怕,有什麼可怕的,老師很好”之類的話,類似這些話都是在否認孩子的感受,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我們要幫助孩子釋放負面情緒,比如可以說:“看到老師你就會很緊張,是會擔心自己犯錯誤嗎?”等等,允許孩子把這種負面的感覺表達出來。當情緒優先被處理了,孩子才有可能接受我們的引導,并且自發産生積極的應對策略。
第二,多替老師“假傳聖旨”。家長可以多替老師“假傳聖旨”,說老師對孩子認可的地方,老師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等。有的孩子對老師有一種刻闆印象,認為老師批評教育他,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就是不喜歡自己。這時候,家長就要積極引導:“你看,老師這麼忙,還關注着你,是想讓你變得更好,才會批評你,對不對?如果老師不喜歡你,那可能老師根本就不理你不管你了。”這些話孩子聽了之後,就會覺得老師和自己不是敵對的,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管自己的人,而是一個幫助自己的人。意識到這點之後,就不會那麼害怕老師了。
第三,與老師雙向溝通。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了解孩子怕老師背後的深層次原因,這對解決孩子怕老師這個問題是很有幫助的。比如,曾經有一個孩子,經常擾亂秩序,被老師批評,進而非常害怕老師,後來老師了解到原來是因為孩子在家裡被約束的很厲害,孩子渴望在學校獲得釋放,才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通過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協商後,他們決定改變一下教育模式,在家裡,家長給于了他更多的活動空間。在學校,老師也經常鼓勵孩子多去表達,多上台。一段時間後,孩子上課變得專注多了,上課主動舉手,遇到老師就熱情的打招呼,還經常主動去找老師聊天。
無論孩子處在哪個年齡段,家長都要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達成共識,消除孩子對老師的“恐懼”,實現家校共育。
學習了。謝謝陳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