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座: 丹穴山
位于禱過山東邊五百裡,擁有豐富的金屬礦藏與玉石礦。丹水從此發源,南入渤海。
在此山中生活着一種神鳥,它形似雞,身披五彩羽毛,頭生“德”,翅有“義”,背負“禮”,胸佩“仁”,腹挺“信”,在大自然中生活,悠然自得,時常是邊唱邊跳,一出則天下太平,名為鳳凰。
當然,這隻是山海經中的形象記載,而在其他大部分的記載中鳳凰的形象多為“細長脖頸,背部隆起,喙如雞,颌如燕,羽有花紋,尾毛分叉如魚,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好集群,足腳甚高,體長六尺至一丈。”
相傳在黃帝時期,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黃帝便穿黃袍,系黃帶,戴黃帽,立于大殿祈禱,而這時鳳凰便遮天蔽日的飛來,于大殿之上盤旋,黃帝再叩首,鳳凰便栖息于東園的梧桐之上,久久不願離去。
自古以來,鳳凰與龍同為華夏圖騰,是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為凰,而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名稱也是鳳凰的别稱。
鳳凰自出現以來,便代表着祥瑞、高潔,它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
鳳凰并不隻是單指一種,它隻是一個統稱,其下還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就如同人類這個統稱,其下還有不同膚色的人種一樣。而鳳凰一般分五色,不同類别的“鳳凰”也有不同的象征意義。
赤紅色的稱之為鳳,也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叫的“鳳”,晚上叫聲為“善哉”,早上則為“賀世”,象征着國泰民安,多子多福。
身上多是青色的叫鸾,聲如鈴铛,也名青鸾,象征着威嚴,高貴,在周朝時多紋在挂在法車的鈴铛之上,故改名銮駕。
周身為黃色的稱作鵷雛,象征着高潔,清雅,我們常聽說的“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說的就是鵷雛。
為白色者稱之鴻鹄,千歲時方可生育,是胎生。象征着志氣與理想
身披紫色的名為鸑鷟,身披五彩紋,是小一号的鳳。武王伐纣始于鳳鳴岐山,而這個鳳就是鸑鷟,代表着正義與萬象更新
丹穴山附近的幾座山沒有值得講的,就在這簡單介紹一下
第四座: 發爽山
位于丹穴山東處五百裡,山中無花無木,溪流衆多,山中多是一種白色猿猴
第五座: 旌山
發爽山東邊四百裡,此山南處有一大峽谷,谷中多怪鳥,從中還吹出溫風
第六座 :非山
東走四百裡便是非山,無流水,滿是腹蟲,山中多是金屬礦藏與玉石
第七座: 陽夾山
非山東五百裡,山中有豐富的水資源,卻沒有花草樹木,山中無礦藏
第八座:㶎湘山
陽夾山往東走五百裡處,山中多樹木,卻無一絲雜草,多怪鳥,無野獸,無礦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