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悠悠
有多少冤魂嗟歎
空怅望,人寰無限
叢生哀怨
泣血蠅蟲笑蒼天
孤帆疊影鎖白鍊
殘月升,驟起烈烈風
盡吹散”
即便在酷熱難耐的夏天,每當聽到這首《滿江紅》,總能想起那部案件離奇、破案精彩又懸疑驚險的《大宋提刑官》,不自覺身上冒出絲絲涼意。
該劇由阚衛平執導,何冰、羅海瓊、沈傲君等主演,講述的是南宋提刑官宋慈在任期間,勘破冤假錯案,主持正義為民伸冤,破獲了一起又一起疑難案件的故事。
《大宋提刑官》于2005年一經播出便迎來收視爆火,其收視率甚至一度超過《新聞聯播》。
豆瓣評分高達9.2分,超過《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傑》等其他懸疑探案劇,憑借一個個離奇怪異的案件,聞所未聞的破案手法,懸疑驚險的破案過程,被觀衆評價為“國内第一偵探劇”。
與其他懸疑探案劇不同,電視劇《大宋提刑官》中的案件以及勘探、取證、破案手法并非杜撰或者借鑒,那些看似神乎其技的方法都是有據可循的,正是劇中提到的那部《洗冤集錄》。
《洗冤集錄》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專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醫學專著。它的作者正是劇中何冰飾演的“大宋提刑官”——法醫鼻祖宋慈。
宋慈
南宋福建建陽人,今福建南平人,朱熹的老鄉。
曾任廣東、湖南等地提點刑獄官,
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
被稱為“法醫學之父”。
在著作《洗冤集錄》中宋慈提到“獄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檢驗。蓋死生出入之權輿,幽枉屈伸之機括,于是乎決”,并以此思想為核心深入到探案勘驗之中。
宋慈在為官提點刑獄期間,為探明案情真相,将證據擺在首要位置,提倡
“遇有死者,必根究其所以緻死”;人命之案,須查獲兇器;兇手定罪,須查獲屍體;屍體檢驗,須查驗到緻命傷,否則不易結案,便為疑案。”
于是南宋刑獄案件開始重證據輕刑罰,尤其遇到大案要案,必然要有據所依。
另外,在《洗冤集錄》的記載中,宋慈對屍體的勘驗亦十分細緻,他打破了傳統勘驗倫理規則,在實際勘驗中追求客觀有效,運用自己所學習的醫藥知識和生理知識進行檢測。
雖然宋慈的許多檢驗方法尚屬于經驗總結的範疇,但他在法醫學理論上和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唯物主義傾向卻與現代科學相吻合。
比如在《大宋提刑官》中曾經提到的“明油傘驗骨法”,該方法确實記載于《洗冤集錄》中
“驗屍并骨傷損處,痕迹未現,用糟、醋潑罨屍首,于露天以新油絹或明油雨傘覆欲見處,迎日隔傘看,痕即現。”
“将紅油傘遮屍骨驗,若骨上有被打處,即有紅色路,微蔭;骨斷處,其拉續兩頭各有血暈色;再以有痕骨照日看,紅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骨上若無血蔭,縱有損折,乃死後痕。”
這種用明油傘檢驗屍骨傷損的方法,與現代法醫用紫外線照射一樣,都是運用光學原理。
從《洗冤集錄》中記載的勘驗方法來看,宋慈在勘驗屍體方面的方法多樣,精确度極高,且蘊含了大量科技成分。
在現代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對懸疑探案劇感興趣的朋友們,@腦殼秀逗強烈推薦這部《大宋提刑官》,絕對讓你一飽眼福。
此外,在宋慈的故鄉福建南平還坐落着宋慈墓以及宋慈故居,在當地有“朱熹故裡宋慈故居”之稱,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全福遊、有全福#
“滂沱雨,無底澗
涉激流,登彼岸
奮力撥雲間
消得霧患
社稷安撫臣子心
長驅鬼魅不休戰
看斜陽,照大地阡陌
從頭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