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漢末三國曆史,曹操從陳留起兵以來,散家财,合義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之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對内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在這個過程之中,有不少武将紛紛投靠在其麾下,在此之中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追随曹操20年,力敵張飛,諸葛亮忌憚,不死,可以保曹魏江山。
他就是曹操比如為微子和韓信的猛将,張郃,張儁乂。
張郃本是北方諸侯袁紹的大将,卻在官渡之戰中,由于袁紹内部争鬥,導緻臨陣叛變,投靠了曹操,導緻袁紹大軍潰敗,曹操赢得官渡之戰。從此,張郃追随曹操20年,在跟随曹操四處征戰,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雖然張郃敗了,不過應該不是大敗,甚至已經完成了戰略目标,成功了襲擾了劉備的後方,将巴西、巴中的百姓都遷徙到了漢中,故而才會因此升遷為蕩寇将軍。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于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
在此後的職業生涯之中,尤其是諸葛亮北伐曹魏的過程之中,能多次力挫諸葛亮,其中最為顯著的一次戰役,當屬街亭之戰,大破馬谡,導緻諸葛亮無功而返。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急攻并包圍了陳倉,張郃再度領命救援,不過張郃日夜兼程,即将趕到之際,諸葛亮已經退兵了。
張郃作為活得最長的一位五子良将,不僅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連諸葛亮皆憚之。甚至也成為司馬懿的眼中釘,因為當曹真死後,張郃是制衡司馬懿最後的名将了。
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司馬懿領兵出征,大将張郃雖然受司馬懿節制,但是在曹魏朝野内外有着崇高聲望,加上又多謀善斷,更讓司馬懿無法接受的,就是多次與司馬懿發生了摩擦或者分歧,事實上從結果來分析,張郃的謀略要遠超司馬懿。曹魏後期在軍事上,能夠壓制司馬懿的,也隻有張郃了,故而,司馬懿對張郃有了殺心。
公元231年,司馬懿強迫張郃追擊兵敗的諸葛亮,追到木門谷,與蜀軍交戰,飛來的箭矢射中了張郃右膝,張郃陣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中了膝蓋怎麼就這麼容易死了,其中肯定有什麼貓膩呢? 張郃,魏國對其的評價是國之支柱,甚至是“不可一日無郃”,這是超過其他三國時期的武将。
而張郃死了,再也無人能制衡司馬懿,導緻司馬懿徹底了掌握曹魏大軍的指揮權,為之後的高平陵政變埋下了伏筆,張郃不死,曹魏的江山或許不會丢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