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的人,少不了要處理孩子發燒的問題,量體溫也是日常功課。那麼,用哪種體溫計好呢?該用那種體溫計比較好呢?
他:“當然水銀的更準啊,醫院都用水銀的。”
我:“為什麼會覺得水銀的更準?”
他:“你不覺得涉及的環節越多,受到的幹擾越大嗎?熱量和電信号之間的轉換肯定沒那麼精确,尤其是便宜的……”
我:“這樣啊?可是利用熱脹冷縮原理的水銀溫度計不是更不精确嗎?尤其是玻璃管的工藝更是充滿了不确定性……”
他:“玻璃管的工藝比熱敏電阻什麼的簡單多了,越簡單的越靠譜,水銀的簡單暴力好嗎!但凡涉及轉換的,精度都有影響。”
聽起來竟然十分有道理,一時不知從何反駁……
實際上,正确使用的情況下,電子測溫器準确性很高,可以滿足日常需要,而且比水銀體溫計要安全。更重要的是,測得的體溫隻是參考而已,要不要給孩子吃藥、帶孩子去醫院,還要看症狀和感受來綜合判斷。
電子測溫器:使用方法很重要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電子測溫儀器主要有耳溫槍、額溫槍和電子體溫計三種。
耳溫槍和額溫槍主要依靠傳感器接收人體的紅外線來判斷體溫,在理想狀态下,測得的結果應該是準确的。很多人覺得“測不準”,主要是因為使用方法不正确。
額溫槍
額溫的影響因素太多了,室溫、皮膚的幹燥程度都會影響結果,剛洗過臉或摘下冰寶貼就直接測得的“體溫”,也并不能反映人體的真實溫度。沒有任何一個正規的醫療機構會用額溫槍來作為判斷發熱與否的工具。但額溫槍勝在方便、快捷,經常用在幼兒園、遊樂場、機場、火車站這種人流量大,需要快速篩查發熱患者的地方。
耳溫槍
耳溫槍測量的是鼓膜的溫度,最能反映人體的真實體溫,也是大多數醫療場所替換水銀體溫計之後用來判斷體溫的依據。耳溫槍有不同的種類,有的需要戴一次性的“帽子“,有的不需要。如果搞錯了,或者“帽子”有破損,測出來的溫度就是不準确的。
而且,因為人的耳道并不是直的,3歲以内的嬰幼兒測量耳溫時,需要把耳廓向後外下方提,3歲以上要向後外上方提,才能将耳溫槍放在正确的位置。6個月以下小寶寶的耳道直徑較小,不适宜用耳溫槍。另外,如果短時間内多次反複測量,耳溫槍本身會影響耳道的溫度,也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确性。
電子體溫計
電子體溫計應該是這三種電子測溫儀器裡面發揮最穩定的一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與經典水銀體溫計差不多,都是放在舌下、腋下或直腸,最符合大衆的使用習慣,測得的溫度準确性也是很高的。
但它的缺點是,與前兩種設備相比,測量體溫需要的時間略長,不同品牌所需時間從30秒到3分鐘以上不等。另外,飲食(冷飲、熱飲)、劇烈運動、洗澡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需要等30分鐘後再測量。
電子體溫計需要的時間較長,可能會有孩子不配合的問題
上面提到的三種電子測溫工具,都有共同的特點,也是缺點:對使用方法要求相對嚴苛。很多人會覺得水銀體溫計更準确,應該也是出于這一原因。
要想測得準,買了電子測溫設備之後,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不同廠家的産品,使用方法不大一緻。另外,測量的精度會随着價位的升高而提高。
水銀體溫計:缺點難以忽視
那用水銀體溫計呢?畢竟現在很多醫院都還在用。
優點
醫院使用水銀體溫計,最直接的理由是便宜。水銀體溫計不怕丢,不怕壞,不怕偷,而且使用方法簡便,幾乎人人都會。
另外一個原因是,水銀體溫計易清洗,易消毒。在醫院,使用體溫計的患者衆多,接觸式的測量方式總會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按照消毒隔離原則的規定,體溫計需要用500毫克/升的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電子産品很難使用這樣的消毒方式。
缺點
但是,水銀體溫計的缺點也是難以忽視的:玻璃材質,容易摔碎,摔碎後漏出的水銀會污染環境,對健康不利。
家庭使用水銀體溫計有安全隐患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在2020年淘汰水銀體溫計和水銀血壓計,這個偉大的發明将逐步退出曆史舞台。淘汰水銀體溫計之後,醫院會使用耳溫槍測體溫,耳溫槍有一次性的“帽子”可以替換,不需要整體浸泡消毒。
而在家庭使用的場景中,如果不考慮經濟因素,電子測溫器是能滿足日常需要的更合适的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