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連詞
起連接作用的詞叫連詞。連詞所連接的可以是詞、詞組,也可以是句子。連詞數目很多,下邊隻讨論幾個最常見的。
(四)“且、且夫”的用法
前邊說過“且”作副詞,現在說“且”作連詞。“且”用作連詞,一是表示并列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又、一邊……一邊……”,二是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還是”;三是表示遞進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并且、再說”。如:
1.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您不去,顯得我們趙國國弱又膽小。“且”表示并列。
2.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史記·郦生陸賈列傳》)
——您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攻打秦國呢?“且”表示選擇。
3.曾操之衆,遠來疲,……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曹操的軍隊,遠道南來,疲憊不堪,并且北方人也不熟悉水戰。“且”表示遞進。
表示遞進關系,“且”常和語氣詞“夫”字連用。“且夫”表示要進一步發表議論,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再說、況且”。如:
4.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蘇轼:《教戰守策》)
——再說,天下本來就有意外的禍患。
(五)“若、若夫”的用法
“若”本來是動詞,當“像”講。用作連詞,有時表示假設一種條件,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如果、假若”;有時表示選擇,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或、或者”;有時表示轉換話題,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至于”。如:
1.若能以吳、越之衆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資治通鑒·赤壁之戰》)——如果憑着自己的力量能和曹操對抗,就不如趁早跟他斷絕來往。“若”表示假設一種條件。
2.諸将以萬人若以一郡降者,封萬戶。(《史記·高祖本紀》)
——凡是率領一萬人或一個郡投降的将領,封萬戶食邑。“若”表示選擇。
3.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賈誼:《治安策》)
——至于其他違背常情、不合道理的事,很難普遍地一一列舉。“若”表示轉換話題。
表示轉換話題,“若”也常和語氣詞“夫”字連用。如:
4.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智)慮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荀子·天論》)
——至于意志的端正,德行的高尚,智謀思慮的精明,生在今天而有認識古代的志向,那就在自己了。
未完待續……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曆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号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台,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隻靠“聽”,能懂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