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夫,字君實,一字宴翁,别号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并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後,宋軍全軍覆滅,陸秀夫背着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随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說真的陸秀夫的氣節小編尤為敬佩,雖然他們策劃和作戰失敗,但面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拼死抵抗,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衛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就是中華民族精神。這也是小編多次說的崖山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就是春秋大義。
需要普及下,崖山位于今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裡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崖門之役、崖山之戰、宋元崖門海戰等,是1279年(南宋祥興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明代,鹽城西大街曾建“陸忠烈公坊”,儒學街立有“宋丞相陸公故裡碑”,上镌“海國孤忠”。所建紀念坊碑,陸秀夫陵園屢經戰亂,均已毀沒。惟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建于鹽城儒學街的“陸忠烈公祠”尚存,今已修複,供人瞻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前幾年《陸秀夫家譜》一經發現便引起軒然大波。此譜為建湖縣影劇管理站工作的陸秀夫二十四世後裔陸正民同志所收藏。 該譜共二十二本,前兩本一為《陸忠烈公全書》,是明末鹽城人王夢熊編纂;另一本為《陸忠烈公全書續編》,是清道光年間鹽城人陶性堅、陶式型父子增編。《陸忠烈公全書》簡稱《全書》,編者搜集整理的陸秀夫生平事迹、散文、轶事比較翔實。由于清初興文字獄,編者未能刊刻,直到二百多年後的道光十五年( 1835年),才由陶性堅父子付諸梨棗,闆刻行世。另二十本為陸氏譜系,介紹陸秀夫始祖及其後裔的世系分布情況等,是陸秀夫第二十世後裔陸家駒聘請鹽城清道光戌子科舉人陳玉澍所編纂,于宣統元年(1909年)刊刻。《全書》總目分八卷。卷一列傳;卷二綱目,卷三著作,卷四為遺事,卷五論贊,卷六題詠,卷七崇祀,卷八議谥。《續全書》分兩卷,前卷為年表、墨迹、譜序、譜跋、世系考、詞聯、題詠、議略、譜系辯、跋、後序、從祀錄;卷二為《全書》、《續全書》校勘記。說實在的,陸秀夫在當時人們的心裡是很敬重的,為紀念這位抗元英雄,後人将其遺著彙編成《陸忠烈集》。從古到今,像陸秀夫那樣位居朝重臣,抗擊異族入侵而英勇獻身與國共存亡的範例實在太少,因而宋明以來文人名士,寫下了大量的歌頌詩文。《全書》《續全書》題詠就有一百多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