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滄桑》 錢理群 著 東方出版中心
當代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錢理群新作《歲月滄桑》近日出版面世。本書是錢教授沉思十年之作,也是其“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終卷。該書選擇沈從文、梁漱溟、趙樹理、廢名、王瑤、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作家、學者為觀照對象,通過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們在時代的大轉型大變動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堅守,透視其個人性格、理想與時代、社會之間的交流激蕩,重現了社會風雲中個人命運遭際、幽隐,以及精神的尴尬與波瀾。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孫珺
二十年完成“20世紀
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
錢理群教授說:“我這十年主要就是寫這本書。”他為此調研了大量的各類文獻材料,包括當事人的作品全集、口述回憶資料、相關機構檔案文件、海内外相關研究成果等,而大量新的發現帶來大量的新的思考和認識。經由本書,讀者将發現一個個全新的立體的更真實的沈從文、梁漱溟們,發現他們真實的思想、關心、尴尬、曲折和堅守,他們的大,他們的小,充分感悟其人生命運的波瀾起伏與曆史的诙詭。
這部書的出版意味着“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史”三部曲終于完成。“我特别欣慰,并有如釋重負之感。從1996年寫出《1948:天地玄黃》,到2007年完成《我的精神自傳》,又于近日出版《歲月滄桑》,前後将近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間,外部世界相當喧鬧,中國與全球都發生了不少預料不到的事情,而我自己的生命與學術,卻逐漸沉潛下來,沉到曆史與現實的深處,自我心靈的深處,寫出了我最想寫的東西。”錢理群教授說。
揭示文學現象背後人的生存與内心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溫儒敏教授說:“老錢不屬于循規蹈矩的學者,他有持續的強烈的使命感,有廣大的現實關懷,又總是很叛逆,對于流俗的東西有本能的反感,對于民間的處境卻格外同情,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很可愛又可貴。”
錢理群教授認為:文學史研究的基本任務是揭示隐藏在文學現象背後的人的生存境遇和真實内心,以此顯示一個曆史時代中生命的湧動軌迹。他強調文學史家對于具體、生動的曆史細節和現象及其背後的普通象征意義應保持濃厚的興趣和職業的敏感。而捕捉典型文學意象和曆史細節,突出文學史叙述的現場感和曆史氛圍,最終是為了深入内心,誠如他所言,“所有的學術探讨,對外部世界曆史與現實的追問,都最後歸結為自我内心的逼問,對于自我存在的曆史性分析和本體性追問:我是誰?我何以存在與言說?”
在這種研究方法中配以錢教授充滿智慧和激情的語言文字,在明白透徹的思辨之中,注重講述曆史與人生的細節,探照心靈深處的波瀾,體貼入微,又引人入勝,讀來讓人欲罷不能,如同享受思想、智慧和知識的盛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