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曆史上,山東省是一個名人輩出的省份。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于魯國。截至2019年2月,山東省有16個地級市,包括56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5個縣。其中,就臨邑縣來說,人口超50萬,西距德州50公裡,南距濟南60公裡,北距北京300公裡、天津200公裡,東距濱州碼頭100公裡、青島碼頭300公裡,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
一
首先,臨邑縣隸屬于山東省德州市。在地理位置上,臨邑縣位于東經116°41′46″至117°03′16″,北緯36°59′45″至37°31′34″,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東與濟南市商河縣毗連,西與禹城市、平原縣、陵縣為鄰,南隔徒駭河與齊河縣相望,北以馬頰河與樂陵市為界。臨邑縣西距德州50公裡,南距濟南60公裡。就臨邑縣的曆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齊國的疆域,邑名犁(犁丘、隰),因位于古漯水之南,故又名漯陰(今濟陽西南約20公裡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山東省臨邑縣一帶屬濟北郡漯陰縣。
二
西漢時期,今德州市臨邑縣一帶屬青州平原郡。東漢時期,改屬青州平原郡濟南國。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臨邑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曹魏廢濟南國為濟南郡,漯陰縣屬濟南郡。東晉,屬濟南郡。南朝宋,公元455年(孝建二年)将原漯陰縣和著縣(今濟陽縣境西部)的部分合并,取漢時東郡臨邑縣(今東阿)之名,設立臨邑縣,屬魏郡。由此,這意味着漯陰縣改成臨邑縣,也即臨邑縣這一建制始于南朝宋時期。進入到北魏時期,臨邑縣屬東魏郡。北齊時期,臨邑縣改屬濟南郡。
三
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臨邑縣屬齊郡這一建制。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也即唐朝建立後,臨邑縣屬譚州,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臨邑縣改屬齊州濟南郡。五代十國時期,臨邑縣屬齊郡這一建制。宋朝時期,設立濟南府,臨邑縣屬之。南宋時期,臨邑縣屬山東東路濟南府。公元1206年,臨邑縣屬山東東西道濟南路。公元1235年,臨邑縣屬河北道河間路。公元1253年,臨邑縣屬濟南路。到了1266年,臨邑縣屬河北道河間路這一建制。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臨邑縣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臨邑縣改屬高唐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還屬濟南府。到了1913年,臨邑縣屬東臨道。1928年,臨邑縣直屬于山東省。1958年,将濟陽縣并入臨邑縣。1961年,将濟陽縣分出。1967年,臨邑縣隸屬德州地區。1994年,德州地區改稱德州市,臨邑縣隸屬德州市。截至2018年底,臨邑縣總面積達1016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53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讨論。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