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社牛是什麼人格

社牛是什麼人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6:26:57

社牛是什麼人格?最近,“社牛症”成為網絡熱詞與“社恐症”(“社交恐懼症”的簡稱)相反,“社牛症”人群在與陌生人交往時,能完全卸下心理壓力,不怕生、自來熟,可以快速與陌生人打成一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社牛是什麼人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社牛是什麼人格(有些社牛的底色可能是自卑)1

社牛是什麼人格

最近,“社牛症”成為網絡熱詞。與“社恐症”(“社交恐懼症”的簡稱)相反,“社牛症”人群在與陌生人交往時,能完全卸下心理壓力,不怕生、自來熟,可以快速與陌生人打成一片。

那麼,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社牛症”是什麼呢?為什麼有人會表現出“社牛症”的特征?形成“社牛症”特征的原因是什麼?

“社牛症”并非心理疾病

人們常說的“社恐症”,學名是“社交焦慮障礙”,指個體對一個或多個社交場合的過度恐懼。有社交焦慮障礙的人懼怕他人對自己做出負面評價,這導緻他們難以參加演講、聚會等各類社交,甚至在路上與陌生人眼神相對,都可能引發他們的強烈焦慮。

盡管“社牛症”中也有“症”字,但這類人沒有罹患心理疾病。他們是社交圈裡的紅人,“社牛症”甚至成了高情商的代名詞。

但是,似乎也有一些另類的“社牛症”人士,他們毫不在意他人的目光,不分場合地“放飛自我”。例如,有意無意地用誇張的舉動吸引他人注意,或者在安靜的地鐵車廂内大聲喧嘩。

筆者認為,所謂的“社牛症”可能囊括了上述兩類人群,一類是擁有堅實的自信、敢于投身且享受社交的人群;而另一類人,他們的自信則更像是紙糊的老虎,在他們浮誇的言談舉止背後,隐藏着深深的自卑。

“社牛”養成的關鍵期在童年

要想理解為何有些“社牛症”人群如此自信,我們首先得來談談健康的自尊和自信源自何處。

“鏡映需要”的充分滿足,可能是“社牛症”人群自信的最初來源。自體心理學創始人科胡特提出“鏡映需要”的概念,其用來指嬰兒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感覺到自己被足夠的肯定和接納、尤其是得到了被撫養者的理解和欣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時不時會有一些明确希望得到肯定的時刻,比如主動向撫養人展示自己的畫作。科胡特認為,當這些重要的瞬間到來時,如果孩子能從撫養人眼中看到贊許的目光,并得到共情的、及時的回應,孩子就會感到由衷的喜悅,産生一種“我很重要”的感覺。

長此以往,撫養人就能幫助孩子形成一種堅實、穩定的自尊感,這将成為孩子日後發展的堅實後盾。因為曾經被充分認可的經驗,會使得孩子長大後願意相信“我能行”,進而敢于去面對這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世界。

這部分孩子中不少人可能成為“社牛”,但還有一小部分“社牛”就沒那麼幸運了。

撫養人對這部分孩子總是以一種冷淡、敵意和批評的态度,未對他們的“鏡映需要”予以滿足,那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就可能受到壓制。這些孩子成年後,他們早期被忽視的需要,可能依舊需要被滿足,甚至是要被加倍滿足。

這或許就是某些“社牛症”人群不惜嘩衆取寵,也要得到他人關注的原因。他們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彌補未被撫養人充分理解和肯定的缺失。

有益于社會的“社牛”才是真牛

根據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人生不可能四平八穩,因此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都會經曆一些挫折,感受到理想與現實間的巨大差距,這就使得我們内心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自卑感。

但如果一個人能以有益社會、有益他人的方式,來為所處共同體作出貢獻。在不斷作貢獻的過程中,個人将獲得共同體的認可,感受到歸屬感,進而形成自信,使自卑感有所消融。

不過,也有人并非以上述方式,而是以浮誇的舉止、傲慢的言行、貶抑他人、過度熱情、自我吹噓或欺淩弱小的方式,來減少自己的自卑感。阿德勒認為這些人擁有着“優越情結”,是過度膨脹的自卑感的表現,這類人看似做出了許多“優越行為”,但實則是為了掩蓋内心的脆弱。阿德勒形容這類人“因為怕自己太矮小,于是踮起腳尖,試圖讓自己看起來高一點”。那些過分傲慢、舉止浮誇的“社牛症”人群,很可能就有這種“優越情結”。

因此,針對“社牛症”群體,我們應該區别對待。有些“社牛”的高情商、勇敢無畏,的确值得我們學習,但也有些“社牛”的背後是虛無和自卑。我們要向“社牛”學習的并不是單純的“放飛自我”,而是要以利他的方式來展現自我。(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祝傑)

來源: 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