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又稱俗話,指約定俗成,言簡意赅,并在人們口頭頻繁使用,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定型語言單位。“俗語”一詞,早在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中就有使用,曆史悠久,包羅繁多,經常指代和囊括民諺、俗諺、村言、俚語、歇後語及口頭常用成語等多種語言現象。
俗語來源于人民群衆對生産生活實踐經驗的感悟和創造,同時來自書面文獻即文化典籍中的經典短語和名句。不論是人民群衆直接創造的俗語,還是源自書面典籍的俗語,都以人們熟知的思想觀念或形象比喻,反映世代積累的人生經驗和價值追求,堪稱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俗語及民諺,由于短小精練和意蘊深厚,共識度高并相沿成習,在千百萬次的引用和傳播中,往往被作為不證自明的“道理”,發揮着直指本心、明心見性的獨特作用,成為人們警策自己和說服他人的理由,指導日常生活。
關于君子和君子文化的俗語民諺,不僅數量衆多,而且内容豐富多彩,涉及為人處世的諸多側面,是俗語民諺寶庫中的重要部分。下面從義利氣節、誠實守信、處世交友等幾個方面略作陳述。
在義利氣節方面,人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口頭禅:“君子愛财,取之有道。”這句出自《增廣賢文》的俗語強調,雖然錢财人人都愛,但要通過辛勞付出,正當合法地獲取,而不能不擇手段,取之無道。
與此意義相近的俗語民諺較多,如“君子盼得天下富,小人發得一人财”“君子不怕明算賬,小人貪戀不義财”“君子争禮,小人争利”“義動君子,利動小人”“君子務本,小人逐末”“君子重名節,小人重名号”“知足稱君子,貪婪是小人”“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如何對待義與利,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和氣節。這些關于義利氣節方面的君子俗語民諺流行民間,充分反映人民群衆對君子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擁護。
在誠實守信方面,人們經常愛說的就是“君子一言,驷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這兩句俗語大同小異,強調說話算數,不能食言。
此類有關君子誠信的俗語民諺不勝枚舉:“君子說話,如筆潑墨”“君子坦蕩蕩,有話當面講”“明人不做暗事,君子不說假話”“君子當面罵人,小人背地說話”“有事但逢君子說,是非休聽小人言”“直率坦白真君子,笑裡藏刀是歹人”“君子用嘴說,牛馬用腳踢”“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有關君子誠信的俗語民諺如此之多,既表明誠信作為社會有序運轉基本原則的重要,也說明此類君子俗語在廣大民衆心目中幾乎具有不證自明“公理”的地位。
在處世交友方面,有關君子的俗語民諺更多,“君子成人之美”“君子與人為善”“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不念舊惡”“君子絕交無惡言”“來而不往非君子”“親君子,遠小人”,都是源于古代經典又活躍于人們口頭的常用語。
其他如“君子不奪人所好”“君子動口不動手”“君子不掠人之美”“君子記恩不記仇”“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居高善下真君子,将有視無大丈夫”“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嫉妒之心”“有恩不報非君子,忘恩負義是小人”“結交結君子,栽樹栽松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甯願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等等,都是把人們心目中的善惡是非标準在君子與小人的對比中和盤托出,君子文化作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精神食糧,于此可見一斑。
有關君子的俗語民諺幾乎遍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除了上面所談論的義利氣節、誠實守信、處世交友以外,在仁義濟世、怡情養性、慎獨操守等層面,相關俗語民諺同樣繁花似錦,讓人目不暇接。
◎本文原載于《人民日報》(作者錢念孫,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