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春秋時代身為周王室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老子為躲避戰亂西行入秦。當時秦國函谷關守将關尹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一日夜晚,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忽見東方紫雲聚集,其長三萬裡,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裡,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緩緩載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氣。”關尹早聞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将來?于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裡,夾道焚香,以迎聖人。
老子到得函谷關下,關尹請老子留下作品,老子乃著《道德經》上、下兩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人稱為《德經》。《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
相比孔子一生緻力于複興周禮,老子試圖建立一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從某種程度而言:孔子研究的是人倫社會領域的學問,而老子希望解析天地宇宙的奧秘,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我個人看來:老子的理論已經很難說清是自然科學,還是哲學了,應該說兩者兼而有之。我且為大家分析如下:物理學中有質量守恒定律——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比如一個生物體死亡了意味着其生命消亡,但其肉體作為物質依然是客觀存在,有人說:屍體會腐爛,可腐爛後的屍體又轉變為其它物質而存在。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其實就是大自然的新陳代謝不斷循環輪回。這是已被現代科技證明的規律,那麼老子對這種循環輪回是怎麼看的呢?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單一的、靜止的,而是相對複雜和變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陰陽兩種物質的統一體。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于是整個宇宙就呈現一種陰陽互補此消彼長的動态變化,如果在這個世界有什麼東西是永恒不變的那就是變化本身。老子《道德經》中的道就是指的這種永恒變化着的宇宙一般規律,而德類似于哲學中的方法論,指的是在這種一般規律下我們人類的應對方法。如果說老子的道是陰陽互補變化不止,那麼老子的德又是什麼呢?我個人覺得可以簡化為四個字:無為而治。
首先我們要明确無為而治的核心在于治,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以“無為”為目的,而是以“有為”為目的。因為根據之前提到的“道”,“無為”會轉化為“有為”。其實這對我們今天的國家治理、企業管理、教育理念以及個人人生規劃均有借鑒意義。
在西方國家老子的地位通常是高于萬世師表孔子的,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西方人看來老子立足于整個宇宙的一般規律,境界高于孔子;另一方面就是老子的宇宙觀折射到社會治理層面的無為而治的方法論。老子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治理偌大的國家就像烹饪美味的小菜一樣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切忌不要領導幹部頭腦一發熱就不經任何調研不聽取群衆呼聲就當即上馬某個項目,然後一有問題不仔細分析立刻全部推倒重來。同時要明确政府和市場的職責功能: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該是一個宏觀調控者的角色,要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而不是政府直接參與市場競争。表面上看這樣的政府管理的事務相對較少,但這恰恰是對市場一般規律的遵守,所以西方國家有一句諺語“管理事務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當然我國有我國的國情,對這種觀點我們應該根據我國國情适當借鑒而不是盲目照搬。
無為而治用在企業管理上要求企業管理者從瑣事中跳出來,主要抓好企業發展戰略和識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體的研發、技術、生産、銷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員工和下屬來做。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甚至有的是跨國公司,這樣的公司涉及的業務可以包羅萬象,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我們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我們窮盡一生所能學習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可不可能對企業的研發、生産、資金運營、銷售、售後服務等等全部了如指掌?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有一群熟悉各種業務的專業人士各盡其職。
無為而治用在教育領域,要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賴孩子的能力和發展潛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試、去學習、去探索、去發現,甚至去破壞,哪怕他會失敗會犯錯誤也不要緊,因為他會從這些失敗和錯誤中學到很多東西,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必要條件,并做必要的輔助工作。
古代俠客練劍可分以下幾步“手中無劍,心中無劍”——“手中有劍,心中無劍”——“手中有劍,心中有劍”,最後達到“手中無劍,心中有劍”即人劍合一的至高境界。其實生活亦是同樣道理。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個人的人生規劃有時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果我們把我們的目标定為逐利,往往最後一無所獲;如果我們把我們的目标定為服務呢?認認真真做好我們手頭的工作,努力使客戶滿意,至于利潤的事順其自然,我們盡人事聽天命。有時刻意執著于某個目标是很痛苦的。與老子同時代的釋迦牟尼也給佛教徒留下遺訓:人生有四苦,求不得即為其中之一。仔細想想你所追求的東西如果得不到的确是很痛苦的,有時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自己是否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而傾盡全力呢?注意我說的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如果您全力以赴仍然不能實現目标,隻能說明這個目标真的不适合您。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已經全力以赴的前提下,無為而治不是無所作為,關鍵還是在于那個“治”字——我們首先得對自己的人生有想法,有治理經營規劃,如果連想法都沒了,基本上可以得道成仙了,這樣高的境界我等凡夫俗子望塵莫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