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搞廣義相對論,折騰了很久,中間補習了數學知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張量分析。
科學發展到越後面,就會發現自然規律的表現,越來越不直觀。
牛頓作為物理學的開山鼻祖,既創造理論又自己親手做實驗,确實可以成為物理學的第1人。
物理學的總原則是牛頓給出的,用數學來描述萬物的運動規律,所以物理學的第1本開山著作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但是,牛頓時代用數學規律表示的物理法則相對來說簡單,現代的物理學都要用微分、偏微分方程組。
當物理學的研究已經深入到世界的本質規律的時候,很難再用牛頓研究速度和加速度關系的方法,從實驗數據中總結出規律。
也就是說,物理學家們面臨着如何發現物理規律的問題。
量子力學最開端時,物理學家面對的一個難題,就是電磁波越短能量越高。
這就面臨着在紫外線方向,可能會出現能量無限大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紫外線災難。
實際情況測量出來的電磁波的輻射,在能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呈現出下降的态勢。
如何描述這個能量的分布?
普朗克用曲線拟合的方式湊出來一個公式,然後再去解釋這個公式上的物理量的含義,這個公式就是黑體輻射公式,又被稱為普朗克公式。
從實驗數據中得到物理學規律,普朗克公式就是極限。以後更複雜的數學規律就沒有辦法用以前的方法得到了。
愛因斯坦推導出廣義相對論也是純粹理論推導,他用加速運動的慣性系替換了引力場的局部。
1915年,也就是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的同一年,數學家艾米.諾特給出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更加簡潔的推導方式:從狹義相對論經過一個數學變換,直接就導出廣義相對論。這被稱為廣義相對論的數學證明。
●艾米.諾特,Emmy Noether(1882.3.23-1935.4.14),女,德國數學家。
1958年,楊振甯受了埃米.諾特啟發,對麥克斯韋方程做了一個數學變換,得到了楊米爾斯方程。
所以,有些人認為楊振甯有讨巧的成分。
但是艾米諾特推導出廣義相對論的時候是1915年,這期間有40多年,那麼多大物理學家玻爾、泡利都在吃幹飯嗎?
這裡就用了一句話來說明楊振甯推導出楊米爾斯方程的經過,但是實際上這個過程要複雜得多。
數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做群。群實際上就是元素上定義了某種性質的集合。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熏制和腌制的肉類作為一個集合的話,那麼香腸就是一個群,火腿也可以單獨成一個群。
數學裡有兩種群,在一種群裡,元素和元素之間的乘法是可以交換的。
然後我們還可以再定義一種群,這個群裡面的元素和元素之間的乘法是不可以交換的。
麥克斯韋方程,所有的解都是在可交換群裡面。
我們知道,可交換實際上是不可交換的特例。
這裡要進一步做一個說明,就比如說實數的乘法是可以交換的,2×3和3×2是等價的。
但是矩陣之間的乘法是不能交換的。如果矩陣是一階,矩陣就會退化為實數,這個時候乘法就是可以交換的。
所以,可以交換是不可交換的特例。
楊振甯做的數學變換,就是把麥克斯韋方程從可交換群推廣到不可交換群。
數學變換以後得到的方程就是楊米爾斯方程。
楊米爾斯方程可以用來描述在原子核内部質子和中子之間的,以及在中子、質子内部誇克與誇克之間的力的作用關系。
楊米爾斯方程的第一重意義,确立了宇宙萬物可以用矩陣來描述。
電磁力是一階矩陣,弱互作用力是二階矩陣,強互作用力是三階矩陣。
楊米爾斯方程的第二重意義,确立了一種發現物理學規律的方式~數學變換,雖然諾特是第1個開拓者。
如果按照對于物理學發展的貢獻,科學家的排名如下:牛頓、諾特、愛因斯坦、麥克斯韋、薛定谔、楊振甯。
埃米.諾特雖然是數學家,但是她做了物理學家們做不出來的事,證明了所有守恒性定律背後的原因:對稱性。
所以埃米.諾特也被稱為科學女皇。
現代物理學正沿着埃米.諾特和楊振甯指出的道路在前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