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神秘深邃的大草原上,在溫暖了一代代蒙古民族的氈房裡,流傳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博弈遊戲之一,它作為一種智力競技的體育項目,傳承着幾千年前這片廣袤大地上的智慧與曆史——它就是蒙古象棋。
現代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與國際象棋十分相似,同樣是8×8即64格的方形棋盤,棋盤格深淺交替,按深淺大緻分為白格和黑格,對應有白子和黑子,雙方各有16個棋子。下棋時,由白子先走,雙方輪流走棋,可以"吃掉"對手的棋子。
骨制蒙古象棋
但棋子和行進方式卻不盡相同,蒙古象棋具有濃烈的草原遊牧風格,中有一個王爺棋、一個獅子或老虎棋、兩個勒勒車棋、兩個駱駝棋、兩個馬棋、八個兵卒棋(獵狗棋)。具體規則如下——
1、 王爺同國王,或是中國象棋的将帥,每次隻能走一格,直、橫、斜都可以走,比較自由,兩個王爺可以相遇,部分地區規定不能吃到對方隻剩王爺,否則判為和局;
2、 獅或虎同後,也是直、橫、斜都可以走,且格數不限,更加自由,部分地區規定其斜行時隻能走一格;
3、 駱駝同象,隻能走斜線,格數不限,部分地區規定不能将死王爺,否則判為和局;
4、 馬同馬,可走到并非它所在直、橫、斜線,且與它所處位置最為臨近的格子之一,部分地區規定不能将死王爺,否則判為和局;
5、 勒勒車同車,無王車易位,隻能走直、橫線,格數不限;
6、 兵(獵狗)同兵,不能後退,隻能向前,第一回合雙方均必須先走王爺前的兵棋或王爺後的兵棋兩格,且需對稱,才能開局,之後兵每次隻能沿直線走一格,兵到達對方底線時,升變的具體規定各地區有所不同,但均隻能升為獅或虎。
由此可見,蒙古象棋沒有定制,極強的靈活性賦予它并不枯燥的玩法,變化無窮,神妙非常。
銅制蒙古象棋
除了下棋,蒙古象棋本身也是藝術品,木雕棋子已是十分精細,獸骨雕刻難度則更大,手工雕刻的棋子獨一無二,耗時費神,需要長足的匠心精神。棋子樣式繁多,材質也各不相同,除了木制和骨制,還有玉制和銅制,精緻美觀,十分特别。
青玉制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和國際象棋關系緊密,普遍認為其同根同源,都是由兩千多年前古印度的四人棋戲"恰圖蘭卡"演變而來,但并未有确切時間可考,尚存争議。早在千年前契丹王朝時期,簡化版的蒙古象棋遊戲就已見于文字。開始僅在蒙古貴族和喇嘛中盛行,到了十三世紀中葉,草原勇士們開始下此棋,成吉思汗也常與士兵切磋對弈,此棋逐漸成為了大衆愛好。據明朝《芝仙集》記載,現代蒙古象棋在十四世紀末已定型,采用古波斯的走法,也就是國際象棋的前身。
而國際象棋約在十五至十六世紀時才傳入歐洲,幾經變革才成為如今的樣子,規則更是在十九世紀才徹底統一,蒙古象棋遠早于它。
清代蒙古象棋
為了傳承和紀念,2011年鄂爾多斯市修建了占地五萬平方米的蒙古象棋廣場,32座蒙古象棋雕塑形成兩軍對陣的狀态,屬世界唯一。
蒙古象棋在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上均散發着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是一種智力項目,還是千百年來蒙古文化和智慧的結晶,這方寸間的博弈,永遠是草原上不褪色的曆史傳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