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北京中秋節祭月活動中有供兔爺的習俗

老北京中秋節祭月活動中有供兔爺的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7:49:00

老北京中秋節祭月活動中有供兔爺的習俗(老北京中秋節祭月活動中有供兔爺的習俗)1

在老北京中秋節祭月活動中有供兔爺的習俗,因此在京城,人們常常把祭月的這一天叫作“兔爺節”。兔爺是北京獨有的民間神,崇文門外花市大街的竈君廟被認為是兔兒爺的老窩,一到農曆八月,買兔爺的人便絡繹不絕。

兔兒爺曾是北方孩童們最喜愛的玩具之一。過去每到中秋節,人們總要請來兔兒爺,放在案上祭拜。中秋節這一天往往天朗氣清,古人在這一天要賞月祭月,逐漸形成習俗,所祭的神物中便有玉兔。玉兔在月中搗藥的傳說由來已久,明朝時,玉兔的傳說故事中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據說有一年,北京城裡忽然起了瘟疫,幾乎家家都有人患病,久治不愈。嫦娥見此情景着急難過,就派玉兔下凡為百姓治病,玉兔變成一個美麗少女,挨家挨戶治好了很多人。人們為了感謝她,紛紛送東西給她。可玉兔什麼也不要,隻是向别人借衣服。她每到一處就換一身裝扮,有時打扮得像個賣油的,有時又像個算命的,一會兒是男人裝束,一會兒又是女人打扮。為了能給更多的人治病,玉兔還騎上馬、鹿或獅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瘟疫被清除之後,玉兔就悄悄地回到了月宮。有了這個故事以後,玉兔才真正成為黎民百姓祭拜的對象。

祭拜玉兔最初采用的是月光紙。明朝劉侗等著《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花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花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祭月結束後就将月光紙焚燒掉。兔兒爺是在明朝末年出現的。明人紀坤(約1636年)在《花王閣剩稿》中記載:“京中秋節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這是最早的關于兔兒爺的記載。兔兒爺也許就是照着“月光紙”上的玉兔形象用泥塑造出來的。清朝建立後,滿族統治者不僅沒有破壞漢族祭月的傳統,反而繼承得相當虔誠。後宮的祭月活動更是鄭重其事,搞得紅紅火火,連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後在逃亡的路上也沒忘記拜月祭兔。那一年,慈禧太後在逃出北京後恰逢中秋,她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就舉行過祭月之禮。清人金易、沈義羚所著《宮女談往錄》中寫道:“晚飯後按照宮裡的習慣,要由皇後去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着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竈’罷。‘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裡搗藥),插在香壇裡……就這樣,由皇後帶着妃子、格格和我們大家行完禮,就算禮成。”從這個故事中還可以看出,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作太陰君的。民間祭兔卻沒有這麼莊重,而是突出了遊賞性質。百姓把玉兔稱作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太陰君”嚴肅莊重,但非常親切,皇家的禮俗由此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民間節日。到清末時期,兔兒爺變成既是拜祭品又是中秋節兒童的玩具。

中國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禮俗被納入國家慶典,比如周代依據日月的時間屬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禮,祭月的儀式作為上古季節祭祀儀式一直是皇家祀典。隋唐以後,皇家失去了對月神祭祀的獨占權威,祭月成為一種民俗活動,特别是宋代形成了中秋節之後,人們的拜月祈願還是多樣化的,這廣泛見諸文學作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