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冬天來了。
這一年,仿佛過得特别快。但也從來沒有哪一年,會讓我們這麼希望它快點過去,雲開見日。
在古代,人們要以盛大的儀式迎接冬天,比如祭祀冬神,合唱《玄冥》之歌。但生活在鋼筋森林裡,如果不是等到葉落盡,大雪紛飛時,又有多少人感覺冬天的降臨、四季的變幻?
曾有朋友問我,生活還需不需要儀式感?
有人說:“如果沒有儀式感,生活不過就像幹巴巴的沙漠。”
這個冬天,願我們好好過。
“隆冬之中也還點綴着一些情趣。”
——梁實秋
豐子恺的冬天,是坐在南窗下的藤椅裡,被初冬的日光籠罩着,暖洋洋。
郁達夫的冬天,是在江南的微雨寒村,散散步。或是在門前泊一隻烏篷小船,喝點小酒。
朱自清的冬天,是一鍋熱氣騰騰的白煮豆腐,透過父親的手,夾進兒時的碗裡。
圖片1|lemon檸 ©
圖片2|maduo66 ©
冬天的儀式感,不必繁瑣,無需複雜,不過是那些能感受到小确幸的時刻。
冬日晴好時,是負暄樹下的慵懶。白雨飄零時,是靜坐的清茶袅袅。寒冷走在街頭時,是轉角飄來的炒栗子香。大雪紛飛時,是圍爐夜話的羊肉火鍋。
《說文解字》雲:“美,甘也。”生活的美好,不過是那些品嘗到甘甜的事物。
圖片1|文藝青年克勞斯 ©
圖片2|空谷尋芳 ©
願你冬有冬的香甜,
無論是細嚼慢咽,
還是大口朵頤,
皆可收獲滿心的美好。
圖片|Huaien ©
“冷暖原來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在肌膚上的,而是心情的。”
——林清玄
聽過一個美麗的傳說。
在天寒地凍的北極,一說話就會凍成冰。于是,人們隻好把“話”帶回家,慢慢烤着聽。
圖片1|獨釣滄海 ©
圖片2|李睿-lrmax ©
談情說愛時,想聽到情話,先用情詩情詞,裁成細細碎片。再加一點點酒,慢慢化開,方能體會情醉。情到濃時,須用燭火慢慢烤,再加點咖啡,讓人上瘾。
冬天或許是一個太好表達愛意的時節。那些寒冷,不過是溫暖的借口,愛的出口。
圖片1|小哲圖記 ©
圖片2|空境微澄 ©
深夜時分,為心愛的人煮一碗熱粥,總比夏天更解愁。在寒冷的街頭,可以借着寒意,心安理得地把手放到對方的衣兜裡。在白雪皚皚中,一起攜手到白頭。
這何嘗不是冬天最溫柔的儀式感?
冬日再不溫柔,
人間談何浪漫!
歲月清淺,
唯願你有所愛,
所愛皆溫暖。
圖片|匹諾曹_ ©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了歲月。”
——馮骥才
古人的冬天,是畫“九九消寒圖”的雅趣。從冬至那天起,畫上一枝素梅,共有梅花九朵,一朵九瓣,正是九九八十一瓣。一天一瓣,畫好梅花之時,便是春暖花開之際。
汪曾祺的冬天之趣,卻是去花園折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在白雪中,生機盎然。
圖片1|小圃花開 ©
圖片2|小滋 ©
林徽因的冬天,卻喜歡在午後的窗前靜坐。“寒冷像花,冬有回憶一把。”她在靜沉中啜着茶,看着窗外的一枝枯影斜。
萬物冬藏,人亦會随之安靜下來。“人貴有靜氣”,方有閑情逸趣。
冬天的儀式感,或許不隻是某一個節令給予我們的儀式,還在于我們為每一個小日子安放的小情趣。可靜可動,可歡騰,可獨處。
圖片1|老鬼就是你 ©
圖片2|Irene_M ©
冬日,萬物靜默成謎。
願你有你的歡喜。
在沉默的冬季裡,
尋到屬于自己的有趣。
圖片|花枝丸子黃 ©
什麼是儀式感呢?儀式感的目的,是讓我們感覺自己在生活。
曾聽過一段話:
“也許你不懂風趣,不解風情,
但你一定知道,
做什麼事會讓自己更開心,
做什麼事會讓愛人更感動,
做什麼事會讓生活更有趣。
這就是儀式感存在的意義。”
生活還需不需要儀式感呢?
不僅是需要,我們喜歡且甘願。因為對生活的熱愛,是所有的理由與答案。
圖片|ISO感光度旅行攝影 ©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