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一名網友提問“如何看待清華大學将線性代數教材改為英文教材?”引發了一場關于中英文教材的大讨論。截至目前,該問題已經被浏覽了超過118萬次,有超過2000人關注了這個問題,共有超過400個回答。
清華大學因為一本教材又“火”了。
線性代數教材由中文版換成了英文版,增加了語言的門檻,按照一般邏輯來說,應該更難學了。比如提出這個問題的網友就是因為自己“英語不好,教材語言障礙有點嚴重”。然而,事情并沒有那麼簡單。參與回答問題的多數網友卻認為“早該換了”,英文版的教材更易懂。
其中,回答被點贊3800多次的“看懂派”網友“宜城漫士”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他認為,國外教材雖然看似“啰嗦”,但都是作者在專業領域深耕多年的積累,看似麻煩,其實很有助于讀者跟随着他們的思路去窺探他們對于學科的理解。相比之下,國内教材由最根本的邏輯基礎的“定義 定理 證明”的方式,雖簡潔明了,卻違背思維接收的規律;雖不說廢話,卻也“不講人話”。
同時,他還表示:“新版英文教材的劣勢在于‘太淺了’。這本線性代數易懂的代價是有犧牲的。比如線性代數其實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通往更深層代數(抽象代數)的接口,也就是用線性變換的純角度去理解矩陣。工科生也許不需要那麼多。但是如果真的是要在線性代數裡鑽研的話,這本書是不足的。”
最終,對于這個問題的争論似乎分成了兩派:一方能夠看懂英文版教材的,認為新教材更“友好”,傳授知識的方式更易懂;另一方看不懂的認為,學數學還要先過語言關,無疑又是另一重課業負擔。“看懂派”學霸式的碾壓下,“不懂派”被“勸學”英文也是無奈。
這場大讨論的引發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在學術話語中,中西文化的影響力。長期以來,随着學術科研國際化的不斷深入,國内搞學術科研,英文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英文不過關,國際研讨交流聽不懂;國際期刊上論文沒法發;與其他國際團隊合作也成問題……最關鍵的是,國内大部分高校及研究機構博士點要求博士畢業“要件”之一就是,在國際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英文不好怎麼能行?
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的《2018科學與工程指标》(2018 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科技論文産出國。世界上每五篇學術論文,就有一篇來自中國。但另一組數據表明,2018年中國發表的29萬餘篇SCI論文中,僅有8.82%的論文發表在中文期刊上。
唯SCI論英雄,是很多國内高校及研究機構評價人才的一大标準。然而,在其他國家卻并沒有這樣嚴格的要求。“我認識的英國博士生畢業的時候有超過50%沒有一篇學術期刊論文發表,這還是我很謙虛的說。事實上這個數據可能是80%左右。我相信在中國的博士畢業,将近100%的有至少一篇學術期刊論文發表出來。”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熊榆曾在媒體上表示。
頭懸學位之劍,沒有論文怎能畢業?在這種學術評價機制之下,發表論文,并且是在SCI上發表英文論文就成了博士們的必由之路。為确保論文能在國際期刊,尤其是頂級期刊上刊發,用英文“期刊體”去陳述科研經過與成果,也成為大多數博士生科研道路上的必修技能。
“我們的學生,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寫論文基本都是英文。但這也帶來了問題:他們用中文寫作變得很吃力。”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金海發現,長期用英文論述科研成果雖能與國際接軌,卻帶來了一系列現實的弊端。首先從個人層面來說,母語寫作能力的退化,對于學生個人發展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在審稿過程中經常發現,論文語句結構不通順,表達不清等問題。我們擔心,過度重視英文對于我們的下一代來說,是否是一件好事?”
其次,還體現在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上,尤其是向中國本土市場的轉化。衆所周知,科研論文發布在國際期刊上,一般來說用戶閱讀是需要付費下載的。國内有技術需求的企業若非有高度的學術洞察力,便很容易錯過準确、完整的科技信息。即便“消息靈通”有對接欲望,也不免要“出口轉内銷”地操作一番。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最後,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國家關鍵領域安全上,不僅僅是優秀科研成果外流這麼簡單。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期刊編輯研究會副秘書長方梅曾表示,SCI在收錄我們科研成果論文的同時,通過簡單的數據分析就可以大緻掌握我們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我們的資源儲備情況等,進而分析我國各方面的實力。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卡我們卡得很準。這也是關乎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層面的問題。
因此,國内有很多學者開始呼籲,應該重視中文學術話語權。今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工程博士點要求,從今年入學的博士生開始,必須發一篇中文文章或論文才能畢業。其出發點可能正在于此。
中文還是英文?對于學術圈來說,可能是個問題。然而,對于科研本身來說,語言之争并不會動搖其根本。關鍵還要看科技成果内容本身夠不夠份量,能不能“拿得出手”。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其研究論文均發表在中文期刊上。沒有博士學位、沒有海外背景、也沒有院士頭銜,這些根本沒有影響屠呦呦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因為,真正的科學成果超越國界,是人類共有的财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