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在公園中占主導地位。在完成植物配置栽植後,精心的養護技術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再好的樹木,再成功地配植,也難以充分達到其景觀效果。
一、土壤管理
中耕是土壤管理的重點。進行中耕可以減少水分蒸發,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促進微生物活動,提高土壤肥力,使遊客踩實的園土恢複疏松。結合中耕除草,可減少水份、養份消耗,減少病蟲害發生。灌木和中小喬木每年應在根際冬耕一次。較大的喬木2~3年冬耕一次,冬耕深度為20cm,中小喬木和灌木可略淺。
二、樹木施肥
園林樹木由于長期生長在同一地點,很容易造成營養元素的不足,應該及時施肥補充,以滿足樹木生長發育的需要。
為了提高樹體的營養水平,每年在冬季都應施基肥。對土壤質地較差而樹木生長較弱的地方,除冬季施基肥外(腐熟的堆肥,胸徑8cm~1Ocm的大樹,一般每株施50kg即可),還應在其生長季節内施追肥。也可向葉面噴施O.2%~0.3%尿素,同時結合噴施除蟲藥液。合理的追肥可以調節樹體的不同物候期内的養分供求矛盾,減少落花落果,使花、葉繁茂,果色鮮豔,所以對于觀花、觀果樹木,在花芽分化期追肥和花後追肥都很重要,對一般初栽2~3年的樹木,每年在生長期進行1~2次追肥也十分必要。
三、排灌水管理
公園中的樹木栽種量大,要根據不同樹木生物學特性的差異,抓重點和關鍵,采取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
1.早春灌水:有利于新梢和葉片的生長,也有利于開花和坐果。是促進樹木健壯生長,花繁葉茂的關鍵。一些淺根性不耐旱的珍稀樹木或重點遊覽區的樹木,每年春天都應灌水。
2.生長期灌水:尤其是花芽分化期灌水,有利于花芽分化及果實發育,對觀花、觀果的樹木非常重要,注意在樹木補水同時,要重視雨季的排水,特别是耐水性很差的樹種,若遇水澇淹沒地表,必須盡快排出積水,否則易發生澇害甚至死亡,對越冬性差的樹種,在入冬前應灌防凍水。
四、樹木修剪
合理修剪能夠調節和均衡樹勢,使樹木生長健壯,樹形整齊,樹姿美觀,着花繁密,同時還可提高植物的抗病蟲能力,也增強了觀賞效果。但公園内的樹木除特殊需要外,一般應讓其自然生長,不要随便對樹木進行整形。它們大多為自然式樹形,修剪隻需将稠密枝、病蟲枝、枯枝及擾亂樹形的枝條剪除即可。
修剪一般可自深秋落葉後到早春萌芽前進行,此時為冬季修剪時期。對觀果灌木,花後隻能輕度修剪,以保留更多的觀果枝;冬季修剪,尤其是重剪或某些越冬性較差的樹木修剪,最好在早春萌芽前進行,以免剪口受凍而留下枯樁。
五、病蟲害防治
防治病蟲害是養護管理的重要環節,應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防治病蟲害。把植護工作當作園林綠化的一部分,在規劃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病蟲害,加強對引進苗木的檢疫工作,防治病蟲害傳入本地還應加強完善病蟲害預測預報制度,安排專人負責植保,開展防治措施,在病蟲害發生關鍵時期,及時防治。
具體做法:在早春發芽期,用滅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藥劑噴霧,可殺死越冬病原物,防止某些浸染性病害的發生。在生長季節,每1O~15天噴施代森鋅、滅菌靈等殺菌劑連續2~3次,可抑制多種病害發生,在一些害蟲的孵化盛期,用敵敵畏、氧化樂果等殺蟲劑噴1~2次可滅殺一些初孵幼蟲或若蟲,有效地抑制某些蟲害的發生。
在秋冬季徹底清除枯枝、病葉,結合修剪剪去病蟲枝,摘除越冬蟲囊,集中燒毀,可消滅一些病蟲傳染源及害蟲越冬的成蟲、若蟲、蛹卵等,減少翌年病蟲害的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