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慶路,将其改名應天。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複中華” 為号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複中華宗主國地位。社會生産逐漸恢複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号太祖,谥号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傳位其孫朱允炆。
朱元璋出身貧苦,受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又鑒于元朝的政治混亂,故以猛治國。即位後在全國掀起了“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污吏。朱元璋是中國曆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憚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在遺诏中他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審批閱内外諸司奏劄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劄二百多件,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朱元璋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樹頗多。特别是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業,促成明朝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還影響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朱元璋胸懷韬略,深謀遠慮,善于駕馭戰争,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采衆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将,強調将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于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