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11:10:45

今天分享:以鹵牛腱子全過程為例講解鹵汁配料及調制方法。

内容提要:

一、 萬能鹵汁配方及調配 二、 醬鹵牛腱家常鹵法

附一 家用老湯(鹵汁)制作方法

一、制作方法 二、鹵菜的制法 三、保存方法 四、提示 五、專業鹵湯的分類 六、專業的紅鹵配方秘籍

附二 鹵水調配技術經驗體會

一、鹵水制作需要注意的問題 二、鹵水的使用 三、鹵水的保管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1

一、 萬能鹵汁配方及調配

配方:水1200克,冰糖200克,鹽40克,醬油200克,雞精5克,紹酒100克,八角5克、小茴香3克、草果2克、花椒3克、桂皮3克、山奈2克、丁香1克、幹紅椒5克、蔥50克、姜30克、豬大骨1根(敲斷)

調制方法:1、将八角,小茴香,草果,花椒,桂皮,山親,丁香放入鹵料包。2、取鍋,加入水,放入豬大骨,燒開,去浮沫,放入蔥、姜、幹紅椒,改小火炖1小時。3、加入鹽、冰糖、紹酒、醬油,再用微火炖30分鐘,加入雞精即成鹵汁。

二、 醬鹵牛醛子家常做法

1、各種香料如下:桂皮、草果、甘草、八角、花椒、陳皮、香葉、辣椒,另備冰糖一塊,蔥數根打結、姜一塊拍散,花椒、陳皮等小粒的、容易爛的進調料盒。燒一鍋清水”放入以上所有調味料,再加适量鹽、生抽、料酒、少量老抽,略煮一會,這清鹵汁就算做成了。當然這時候的鹵汁是不夠香的”第一次鹵要先鹵肉類的。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2

2、牛腱子一條,随意切兩到三段,洗淨後焯水,然後用冷水沖洗并浸泡一會,讓肉質緊縮,然後放入燒開的鹵汁中,中火煮15分鐘後轉小火煮到肉熟(用筷子能穿透即可),撈出後放涼風幹2小時,鹵汁再燒開後放入牛肉小火煨半小時,取出放涼切薄片。懶人可直接小火鹵1小時左右關火自然放涼後取出切片。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3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4

3、搭配鹵牛肉少不了一碟好的調味汁:蒜剁碎,蔥切花,加入适量生抽、香醋、胡椒粉,一點點糖提味,喜歡麻辣的放點花椒、辣椒油,不喜歡的可以放芝麻油,點綴幾片香菜,再灑點熟芝麻,這一片牛肉放下去,挂滿蘸料,酸酸辣辣的更加能激出鹵肉的醇香。每次肉吃完後,蒜蓉、蔥花、香菜、芝麻也都會被打撈的一幹二淨。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5

小貼士:

1、香料可根據實際情況,差不多就行,不一定非得是香料大全。量是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整。2、鹵汁要控制鹽量,不能過鹹,吃時可沾調味料。3、此鹵汁過濾後可保留作為老鹵,每次取用時适量加水、加料即可,長時間不用要放冰箱冷凍保存。4、所有肉類同牛腱子一樣,要先焯水去血沫再鹵制。5、牛肉不可鹵得過爛,否則切片易碎。6、鹵豆制品最好單獨盛出一些鹵汁,用完即棄,否則鹵汁易變酸。

附一 家用老湯(鹵汁)制作方法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6

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鹵煮禽、肉的湯汁,也叫鹵汁。老湯保存的時間越長,芳香物質越豐富,香味越濃,鮮味越大,煮制出的肉食風味愈美。“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這是有300年曆史的河南道口"義興張"燒雞的祖傳"十字訣"。

一、制作方法

任何老湯都是日積月累所得,而且都是從第一鍋湯來的,家庭制老湯也不例外。

1、第一鍋湯,即炖煮雞、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丁香、陳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芷、桂皮、鮮姜、食鹽、白糖等調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料,以利于湯汁的保存。上述調料的品種可依市場行情,并非缺一不可,但常用的調料應占一半以上。調料的數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與一般炖肉食用料一樣。不易揀出的調料要用紗布包好。将主料切小、洗淨,放入鍋内,加上調料,添上清水(略多于正常量),煮熟主料後,将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料,滗淨雜質所得湯汁即為"老湯"之"始祖"。 将湯盛于搪瓷缸、陶瓷的或玻璃罐内,晾涼後放在冰箱内保存。

2、第二次炖雞、肉或排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料(用量減半),再添适量清水(水量依老湯的多少而定,但總量要略多于正常量)。炖熟主料後,依前法留取湯汁即可。如此反複,就可得到"老湯"了。這種老湯既可炖肉,亦可炖雞,如此反複使用多次後,炖出的肉食味道極美,且炖雞有肉香,炖肉有雞味,妙不可言。

二、鹵菜的制法

1.将制成(或保存)的鹵湯放在大鍋内,再加入一些水、鹽、蔥、姜。

2.将要鹵制的原料(如雞、鴨、豬肉、牛肉、豬舌等)先用開水煮一下,撈出洗淨血沫,放入鹵湯内,上火燒開,撇盡泡沫,轉用小火鹵熟(注意不能鹵的太爛,否則不好改切),關火後,在鹵湯裡腌泡6-8小時(不能久泡,會是肉質發腐),撈出晾涼。抹上香油以免幹燥。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7

三、保存方法

家庭保存老湯量依人口多少,每次得老湯500—1000克即可。保存老湯時,一定要清除湯中雜質(蔥姜等),涼透後放入冰箱内。盛器最好用大搪瓷杯(玻璃或陶瓷也行),不要用塑料、鋁制或不鏽鋼的容器,以保證湯汁不與容器發生化學反應。容器要有蓋,外面再套上塑料袋,放在冷藏室,5天内不會變質。如每周吃一次炖雞或炖肉,則對老湯不必專門再煮沸殺菌。如較長時間不用老湯,放在冷凍室内可保存,否則應煮沸殺菌後再繼續保存。

四、提示

1、鹵湯内切勿鹵制豆腐幹、羊肉等易發酸和帶膻味的東西,如需鹵制時,可取出一些湯,單獨來鹵。

2.每次鹵食品時都要加姜蔥,并要檢查湯的色和口味的濃淡、湯的多少、香味的輕重等。如果欠某味時,可随時加某種調料,以保質量。

3·鹵制時放入的砂仁、豆蔻、草果、陳皮、肉桂、丁香、良姜、厚樸、茴香等十多位藥物,不但味美可口,還營養豐富,具有健胃、順氣、促進食欲之功能。

五、專業鹵湯的分類

鹵汁一般分為紅鹵和白鹵。

1、紅鹵中由于加入了醬油、糖色、紅曲米等有色調料,故鹵制出的成品色澤棕紅發亮,适宜于畜肉、畜禽内髒、鴨以及豆制品的鹵制;

2、白鹵中則隻加入無色調料,故成品色澤淡雅光亮,适宜于水産品、雞、蔬菜的鹵制。當然也有不少原料既可紅鹵,又可白鹵。而且随着季節的變化,菜品也需采用不同的鹵制方法。例如在炎熱的夏季,人們需要色澤淡雅、口味清爽的鹵制品,所以夏季以白鹵為多,而秋冬季則多采用紅鹵。但總的來說,紅鹵的适用範圍比白鹵廣泛,品種也較多,并且一年四季都可以采用。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8

六、專業的紅鹵配方秘籍

生姜500克、八角60克、三奈40克、小茴香40克、桂皮40克、砂仁50克、草果50克、白蔻50克、高良姜30克、丁香50克、藿香30克、陳皮30克、花椒20克、香葉20克、紅曲米30克、生抽40克、精鹽、料酒、冰糖、味精、骨湯各适量。

附二 鹵水調配技術經驗體會

一、鹵水制作需要注意的問題

1、炒糖色時,必須用小火慢炒,且糖色應稍嫩一些,否則炒出的糖色有苦味。

2、按傳統方法調制的鹵水通常都不加味精,但由于新鮮鹵水大都鮮味不足,加之近年來人們對鮮味的要求似乎已越來越高,所以在調制的過程中也可适量加入的味精。需要說明的是,在鹵水中加入味精并不會起副作用,因為味精在160℃以上的溫度中才會産生焦谷酸鈉從而失去鮮味,而鹵水沸騰時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105℃。

3、鹵水中一般應加入嫩糖色,如此才會使鹵水有回甜味。而加入了嫩糖色以後,便可以不再加甘草。但從藥物性能角度看,甘草有調和諸味及提鮮的作用。因此,在加了糖色以後,鹵水中仍可考慮加少許甘草。

4、丁香中含有丁香油酚,其味甚濃,使用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用量。一般來說,5000克鮮湯中丁香用量應控制在5~15克之間。

5、用于制作鹵水的大蔥應保留其根須,那樣可使鹵水的味道更香。

6、鹵水配方中加有糖色,且色呈棕紅,稱為紅鹵,若去掉配方中的糖色便成了白鹵。另外在鹵水中加入幹辣椒,那樣就變成辣鹵。

二、鹵水的使用

1、凡動物性原料在鹵制前均需先做氽水處理,否則原料直接下鍋後,會導緻鹵水急劇減少,從而造成菜品口味過鹹。

2、一鍋上好的鹵水,應經常鹵制鮮味較濃的動物性原料,這樣才能增加鹵水的鮮香味。

3、豬肉和雞、鴨、鵝、兔這類鮮香味較濃的原料,應與異味較重的牛、羊肉及各種動物“下水”分開使用鹵水,以保證鹵水和鹵制菜品的質量。

4、在使用過程中,要經常檢查鹵水的色澤、香味、鹹度以及湯汁是否充足等,一旦發現某方面有所減少應及時補上,即我們常說的“缺啥補啥”。

用鹵水汁鹵牛腱子做法大全(東北鹵牛腱子全過程)9

三、鹵水的保管

1、鹵水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留下少數原料或香料的殘渣,這時便需要進行過濾,以此來保證鹵水的質量。

2、鹵水經反複使用後湯汁會變得比較濃稠,雖經過濾,但還需“清掃”,即用幹淨的動物血液與清水混合後,徐徐加入到燒沸的鹵水中,這便是利用蛋白質的吸附和凝固作用,吸去鹵水中的雜質,以使鹵水變得清澈,講究一些的還要用瘦肉茸對鹵水進行“清掃”。但需注意,每鍋鹵水清掃的次數不能過多,以免鹵水失去鮮香味。

3、鹵水中浮油要經常打掉,最好使鹵水表面隻保留薄薄的一層“油面子”。否則,油脂過多,容易使鹵水變質、脂肪氧化變質所緻 。

4、鹵水在不使用時,應燒沸後放入搪瓷桶内,令其自然冷卻,且不要随意晃動。另外,桶底還應墊上磚塊,以保持底部通風。若是夏天,鹵水必須每天燒沸,如果有條件,還可放入冷庫中存放。鹵水在長期不用時,也應時常從冷庫中取出燒沸,冷卻後再放入庫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