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為國家發展的需要,隻要考上大學就會分配工作,對于那個時候的大學生來講,根本不會有畢業就業的壓力,隻要考上了大學,基本人生就迎來了光明,在那個年代,考上大學是真的“魚躍龍門”,大學生是名副其實的“香饽饽”。但是,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程度的重視,加大對子女教育上的投入,再加上大學連年的擴招,大學生不再包分配,就業問題成為了每一位大學生畢業時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也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壓力。
一方面因為3年的疫情,讓本身就業就難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上更加舉步維艱,大廠降薪裁員,中小企業生存艱難,紛紛倒閉,能夠提供大學生就業的崗位愈發減少;另一方面,因為大學的擴招,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都在增加,據統計,2022年畢業的大學生就有1046萬人。兩相結果之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屢次被沖上熱搜。
面對衆多的求職者,企業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很多,大專和一般的本科生在就業市場上毫無競争力。985與211的學生與研究生勉強還能在就業市場上拼上一拼。
每一位剛考上大學的學生都是對未來充滿希望和熱情的,說年少輕狂也好,說熱血方剛也罷。在那個時候,總是會覺得今後的社會自有自己的一番天地,但是,在畢業後,在一次次被企業拒之門外之後,開始認清了這個社會的現實,如果沒有背景沒有資源,自己沒有高學曆沒有好的專業能力,想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實在是太難。
慢慢的,大學生們開始把目光轉向了體制内工作,雖然體制内的工作待遇不一定就比企業高,但是,體制内的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特别是在這幾年疫情的情況下,體制内工作的優越性越發的讓更多的大學生走上了考公的道路。
而大多數父母對于孩子走體制内的想法都是相當的贊成的,在父母的眼裡,穩定的工作就是最好的,而且,考上了體制内就标志着吃的國家飯,端的鐵飯碗。大多數的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走這條路的。但是,在很多人都希望在考公這條道路上順利上岸的時刻,一位母親卻站出來哭訴自己後悔自己的孩子走上考公務員這條路,對于她這樣的舉動,很多人表示非常的詫異和不解。
據這位母親講述,自己的孩子畢業于一所二本大學,學校還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即使是這樣,在畢業後的就業市場也是屢屢被拒,即使有企業向自己的孩子抛出橄榄枝,也因為自己孩子的原因沒有達成合作意向。所以,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孩子的工作都落實不了,後來,自己孩子聽說很多同學都在考公務員,也就動了心思,走上了考公務員的道路。
他這樣的決定自然是得到家裡人全力的支持,為了讓孩子安心在備考公務員,這位母親拿出了一萬多元專門為孩子報了培訓班,但是遺憾的是,她的孩子并沒有在第一次考試的時候就順利上岸。對于這樣的結果。孩子并不接受,認為是第一次經驗不足導緻了這次考試的失敗,很快,他就進入到了下一輪的考公備考中。
父母對于他繼續考試公務員的決定提出了反對,因為家裡并不富裕,好不容易供着孩子大學畢業,結果還是不能為家裡減輕負擔,反而還要繼續為他投入。但是,對于他們的反對意見,她的孩子明顯不認可,就一心想着要考公務員上岸。面對家裡的經濟壓力和孩子遲遲不願意放棄考公走出去找工作的局面,這位母親直言很後悔當初支持孩子走上考公這條道路。
對于這位母親的哭訴,讓很多的家長和很多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陷入了沉思。誠然,這條道路隻要走上去了是非常不錯,但是,這個過程卻不是那麼容易的。特别是現在,考公務員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一萬人去競争一個崗位這樣的局面,這其中還有很多的名校高校的研究生。對于普通的人來說,想要公務員上岸的難度一點也不亞于在企業找一份工作的難度。就怕到時候花了時間和金錢,結果還是一場空的局面。
對此,大學生是否要考公務員還是要慎重的選擇,想要穩定的工作選擇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進入國企或者考老師。但是,如果堅定了自己要考公務員的決心,就一定要堅持走下去,從每次失敗中汲取教訓,再接再厲。
其實,重要的不是考不考公務員,而是自己對自己的定位,正确認識自己評估自己,就會找到适合自己走的人生道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