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曆史悠久。上古時,這裡是偃姓臯陶部族活動和聚居地。“臯陶卒,葬之于六(音Lu)。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稱“臯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諸方國。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九江郡。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國,“六安”之名沿襲至今。
臯城緣何稱六安,六安先秦叫什麼?
郭沫若先生在其《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裡說,西周穆王時的古“錄國”在今天的安徽六安。六、錄,六安的六是否源自先秦古錄國之“錄”;西周時的錄國,填補了六安這塊地方自夏初以來的先秦史嗎? 首先,從字音上來看: 對待單一“六”字,每一位教師都會對他的學生說,這是數詞六(liù)。在殷墟甲骨文中已不多見。漢字的數詞有大寫、小寫兩種寫法。六是小寫,它的大寫是陸。而單講一個“陸”字,是指高于水面的平地,亦是華夏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殷商的甲金文字中,可看到“陸冊父甲”、“陸冊父乙”、“陸冊父庚”等文存。“六”與“陸”,可以說均是上古先人在同一時期所造之字塊,不僅發音有異,亦絕不是誰是誰的古字,六讀作liù,陸讀作lù,六非陸,兩字可謂是鹿、馬不相及。而後來,當把陸借作數目字六時,就亦讀作liù,即陸是數目字六的大寫。有的字、詞典籍在釋“陸”此方面的含義時書:“俗代數目六字。”
數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各字是華夏民族原始的計數符号,先人造字之初始就有了;而其大寫壹、貳……,不是同時出現的,是後來逐步借代而來的,如先秦時期的金文尚未發現“七”的大寫“柒”。在這10個大寫的數目字中,僅“拾”字是三音字(shì、shè、jiè);“壹”、“陸”是雙音字,且陸借代為數目字六時,用的不是其基本音lù,而是讀其第二音liù。 六安之六不讀liù, 而讀成陸的基本音lù,這與數目字六與陸的通假是不無關系的。而古錄國的錄字是雙音字(lù、lǜ),其基本音與陸的基本音相同,讀lù,這個字也是先人在上古就造出的,不僅金文有,甲骨文也有。上古時字目較少,“錄”既表示記錄、福錄,又是西周時期的一個方國的國名。其錄國在西周時, 先是夷族的子爵小國,後升為伯爵之國。 綜上所述,可以說,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存中,“錄”、“六”、“陸”三字均分别出現,不存在相互替代,“六”字為數字、“陸”為高平地或姓氏,“錄”既是錄、祿,還是國名。在現今的諸多典籍中,往往把錄國的錄寫成了六。而六安的“六”,非“陸”,實為“錄”。 其次,從史料上看:由于六安的“六”讀音不讀liù,所以就完全可以排除什麼“因大禹封臯陶的第六個兒子(或臯陶排行第六)在此地,所以這裡叫六地”,以及“六以星度得名”,什麼“天文女星,六度分野,夏為六,春秋為六國”的說法,因為此幾種說法若有一種成立,六安就應讀為六(liù)安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