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的陵名都是在墓主去世後入葬之前這段時間内确定的。
不管陵園是皇帝生前建的,還是死後建的都是這樣。
長陵
長陵的墓主之一徐皇後,病故于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七年(1409 年)開始建陵,永樂十一年(1413年) 正月地下宮殿建成,停靈于南京宮殿的徐皇後即将安葬陵内了,這時才定陵名為長陵。
永陵
永陵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 陵名的确定卻在陵園建成後,方皇後死後即将入葬的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二月時。當時嘉靖皇帝對輔臣說:“朕思太祖、成祖俱是二後先安玄宮,其陵名薦在何時,可令禮臣寀查故事以聞。”于是,禮部尚書費寀上奏說:“洪武十五年九月十三日孝慈皇後葬孝陵,永樂十一年二月十六日仁孝皇後葬長陵,皆命名在先,蔔葬在後, 載兩朝《實錄》中。”嘉靖皇帝據此定陵名為永陵。
定陵
定陵建成于萬曆十八年(1590 年),但陵名的确定卻在泰昌元年(1620 年)八月神宗帝後入葬之前。當時,内閣大臣拟定了四個陵名進呈禦覽,光宗欽點了定陵作為陵名。其餘各陵,有的是在玄宮剛剛落成或即将落成時把陵名定下,也有的是剛剛建陵時就定下陵名,但都是在墓主死後,入葬之前确定的陵名。
各陵的陵名一般都含有褒揚吉祥之意,與漢朝時皇帝陵按照地名去取名不同。
長陵的“長”字有“久遠”之意。
獻陵的“獻”字按宋蘇洵《谥法》,寓意“聰明睿哲”“知質有聖”。
景陵的“景”寓“大”和“光明”之義,還有“仰”“慕”等含義。
裕陵的“裕”可指衣物豐饒,又可指行寬政,百姓安甯殷實。
茂陵的“茂”有“豐盛、“美好”之意。
泰陵的“泰”有“平安”和“安定”之意。
康陵的“康”有“安”“樂”“昌盛”之意,《谥法》還有“淵源流通”“溫柔好樂”“令民安樂”的解釋。
永陵的“永”有“遐”“遠”之意。
昭陵的“昭”有“光”“ 明”之意。
定陵的“定”寓“安”“靜”之意,《谥法》則釋義為“純行不差”“安民法古”。
慶陵的“慶”字有“善”“福”之意。
德陵的“德”字,為“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又寓意“綏柔士民”“谏争不威”和“執義揚善”。
思陵系清朝為崇祯帝陵起的名稱。“思”字含有“思念”“痛悼”之意,體現了清朝為加強統治緩和滿漢兩族關系的政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