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超市深似海,從此假期是路人
“你是CS渠道的?還是KA渠道呢?”
“你們店裡有多少個SKU?”
“KPI合理嗎?”......
如果外行人聽到以上對話一定會暈頭轉向
CS?我還王者榮耀呢!
其實啊
在超市行業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專業術語
如果你已是超市人卻連術語都聽不懂
那不免要贻笑大方了
看看你都懂多少個?
CS
CS=Customer Satisfaction(顧客滿意度)
可以從廣義理解為超市采用CS顧客滿意為指向建立消費者渠道。
KA
KA=KeyAccount(重要客戶)
對于企業來說,KA賣場就是營業面積、客流量和發展潛力等方面都處于優勢的大終端。在我們所接觸的領域裡,像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都是企業的KA賣場。
SKU
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
即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可以是以件、盒為單位。
KPI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标法(關鍵績效指标法)
它把對績效評估簡化為對幾個關鍵指标的考核,将關鍵指标當作評估标準,将員工的績效與關鍵指标作出比較評估。
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一周期内)銷售金額或數量/(上一周期)銷售金額或數量-1。
環比增長率=(報告期-基期)/基期×100%
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實現毛利額/實現銷售額×100%
老顧客/貢獻率
如果一家門店一年有50萬毛利,其中老客戶消費産生毛利40萬,新客戶産生毛利10萬,那麼這家門店的老客戶貢獻率是80%,新客戶貢獻率是20%。
品類支持率
品類支持率=某品類銷售數或金額÷全品類銷售數或金額×100%
動銷比
動銷比,即動銷率。
公式為:(一個周期内)庫存/周期内日均銷量。
動銷比的設置是否科學合理,一是決定了訂單供貨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向訂單生産延伸;二是企業是否能夠真正做到适應市場、尊重市場,響應訂單;三是在管理時庫存企業能否真正做到滿足市場、不積壓、不斷檔。
動銷率
公式為:動銷品項數/庫存品項數×100%。
動銷品項:為本月實現銷售的所有商品(去除不計毛利商品)數量。
庫存金額:為月度每天總庫有庫存的所有商品銷售金額的平均值(吊牌零售額)。
庫銷比
等于(一個周期内)本期進貨量/期末庫存,是一個檢測庫存量是否合理的指标,如月庫銷比,年平均庫銷比等。
計算方法:月庫銷比=月平均庫存量/月銷售額;年平均庫銷比=年平均庫存量/年銷售額;比率高說明庫存量過大,銷售不暢,過低則可能是生産跟不上。
存銷比
使用日均庫存和日均銷售的數據來計算,從而反映當前的庫存銷售比例。
存銷比是指在一個周期内,商品庫存與周期内日均銷量的比值,是用天數來反映商品即時庫存狀況的相對數。而更為精确的法則是越是暢銷的商品,我們需要設置的存銷比越小,這就能更好地加快商品的周轉效率;越是滞銷的商品,存銷比就越大。
存銷比一般按照月份來計算,計算公式是:月末庫存/月總銷售。計算單位可以是數量,也可以是金額,目前企業多用數量來計算。比如這個月末的庫存是900雙,而這個月總計銷售了300雙,則本月的存銷比為900/300=3。
個人以為,以金額來計算比較合理,畢竟庫存在财務報表上是以金額的形式存在的。
盈虧平衡點
盈虧平衡點(簡稱BEP)又稱零利潤點、保本點、盈虧臨界點、損益分歧點、收益轉折點。
通常是指全部銷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時(銷售收入線與總成本線的交點)的産量。以盈虧平衡點的界限,當銷售收入高于盈虧平衡點時企業盈利,反之,企業就虧損。
盈虧平衡點可以用銷售量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也可以用銷售額來表示,即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額。
按實物單位計算: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單位産品銷售收入-單位産品變動成本)
按金額計算: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貢獻毛率。
庫存周轉率
等于(一個周期内)銷售貨品成本/存貨成本。
庫存天數=365天÷商品周轉率。側重于反映企業存貨銷售的速度,它對于研判特定企業流動資金的運用及流轉狀況很有幫助。其經濟含義是反映企業存貨在一年之内周轉的次數。從理論上說,存貨周轉次數越高,企業的流動資産管理水平及産品銷售情況也就越好。
坪效
就是指終端1平米的效率,一般是作為評估門店實力的一個重要标準。平效=銷售業績/門店面積。
連帶率
銷售總數量除以銷售小票數量得出的比值就稱作連帶率。
連帶率=銷售總數量÷銷售小票數量(低于1.3說明整體附加存在嚴重問題);
個人銷售連帶率=個人銷售總數量÷個人小票總量(低于1.3說明個人附加存在問題)。
客單價
是指門店每一個顧客平均購買商品的金額,也即是平均交易金額。客單價的計算公式是:
客單價=銷售總額÷成交總筆數(成交顧客的轉化率)
雖然當下疫情還在肆虐,但是怎麼也擋不住超市人學習的一顆心。慶幸,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信息資訊豐富,交通發達,日常在經營的過程中,遇到一些自己搞不明白的問題,弄不清楚的一些事情,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去學習,去交流。這其中,就包括外出學習。
各式各樣的形式,有遊學,有研學,有考察,有參觀,有會議,有課程等等,為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零售超市人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選擇,但是出去學習,學什麼,怎麼學?你做對了嗎?會對自己的超市有所幫助嗎?
建議是:
1、帶問題
帶着問題去。去學習之前,最好總結下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帶着這些問題,有目的的去學習,這樣更有針對性。超市經營的模塊太多了,有運營模塊,有采購模塊,有供應鍊及品牌模塊,有人事管理模塊,有财務模塊,有市場拓展模塊,等等,明确自己外出學習的重點,很重要。
2、看現實
結合自己的現狀和實際情況。學習一定要找到自己對标的對象,這樣學起來會更實用,學習到的内容更容易吸收和消化。如果脫離自己的實際,去學習自己目前達不到高度的企業,隻能叫膜拜或者說參觀,增長自己的見識,或者提升自己的見識和境界,對未來自己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作用吧,但對當下,實際意義不大。
3、有側重
正确理解學習的重點和非重點。一般來講,标杆對象都是面面俱到的,全方位的學習,還要看你自己的超市的條件是不是支持。相反,帶着自己的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标杆對象的某些具體方面,反而有助于你自己能更深入的建立自己的競争壁壘,和競争對手展開差異化的錯位經營。
4、多互動
外出學習,不要隻看不談。我一直講,零售行業的很多工作并不高深,但是自己的有些固有觀念和觀點,往往束縛住了自己的發展思路。通過外出的學習和探讨交流,和行業内的意見領袖交流座談,或許能給到你很多的經營的靈感或者思路。
5、要整理
記錄,整理分析,總結。外出學習的内容很多,有現場有會議有訪談,一定要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轉化成自己能消化的内容,方便随時閱讀和思考,回到自己的超市進行計劃的落地和實施。
6、有落實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每次的學習,回來之後,要有所行動,把自己學習到精華,理解到的精髓,結合自己超市的實際,一點一滴的落實到具體的經營過程中去,這樣超市才會慢慢一點一點的變好,不枉外出學習一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