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程咬金背着單雄信劫皇杠,一戰成名,單雄信打劫程咬金,以牙還牙”這樣一個标題,喜歡隋唐系列小說故事的朋友,可能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的确,程咬金劫皇杠的故事,是小說中非常重要的線索,但單雄信打劫程咬金,這是從何說起呢?似乎在《隋唐演義》和《說唐》,還有《興唐傳》裡都沒有這些故事啊?難道又是老樂編的?
當然不是,其實關于單雄信打劫程咬金的故事,才是隋唐小說最早的版本,而在這個版本中,對于程咬金劫皇杠一點都沒提。因為這個故事,是屬于《秦王詞話》裡的内容。在《秦王詞話》中,瓦崗英雄們直接以李密的手下登場,沒有此前的任何背景交代,他們一開始就是李淵和他剛剛建立的唐朝的敵人,跟反對唐朝的各路諸侯,反而是盟友。這些諸侯中,反對大唐最積極的當屬洛陽的王世充,可是王世充實力有限,别說兵将不足,就連糧草都接濟不上,所以,當唐軍攻打他幾次後,王世充隻能選擇向李密借糧。
李密倒是很大方,除了公開的借糧十萬石之外,還以自己的名義送給王世充兩萬石,可是等李密需要糧草,向王世充要糧的時候,這個鄭王卻毫無信義地耍賴了,不僅沒還糧,還搶走了李密手下的大将,單雄信。因為李密是派單雄信去催要的糧草,可是等單雄信來到洛陽後,正缺人的王世充一眼就看中了這員虎将,立刻安排計謀,先是穩住單雄信,說糧草正在籌備,而後天天陪他吃喝,逐漸結下情誼,最後又把妹妹嫁給了單雄信,使得李密手下大将,就這樣慢慢地變節了,成為了王世充的妹夫,自然也是心腹。
但單雄信不好公開叛變,反而成為了王世充安插在李密身邊的卧底,被蒙在鼓裡的李密,一看單雄信遲遲不歸,立刻安排程咬金再去洛陽,一方面是繼續催糧,另一方面是了解單雄信的情況。《秦王詞話》裡的程咬金,就是一員猛将,根本不是那種靠三斧子忽悠人的福将——其實程咬金後來被改變,也隻不過是為了評書效果而已。等程咬金來到洛陽後,王世充立刻忽悠老程,說單雄信病了,糧車很快準備好,老程可以帶回去交令。果然,沒過幾天,程咬金拿到了王世充交換的糧草,可是他在返回瓦崗的途中,卻被人打劫了,糧草盡失,這時,程咬金才知道,原來是單雄信當了叛徒,吃裡爬外跟王世充勾結,搶了自己的糧食,這才在又憤怒又無奈的情況下,回去向李密交令。也正是從那以後,李密直接跟單雄信決裂,而後又過了沒多久,瓦崗勢力失敗,程咬金和秦瓊等頂梁柱,陸續投奔大唐。
看完這樣一個故事,可能不少朋友會覺得,如此設定相對比較平淡,更不如《隋唐》或者《說唐》等内容精彩,而且程咬金明明是靠打劫成功,聞名天下的,在那些小說裡,沒人敢劫,也沒人能劫程老虎,怎麼在《秦王詞話》中,全都不一樣了?因此,早期的《詞話》經過了後人的改編,增加了劫皇杠的内容後,的确顯得更加有趣,也更加合理了,起碼程咬金看着沒那麼窩囊,更因為這些改編,老程的三斧子是怎麼學的,賈柳樓弟兄們為什麼結義,以及瓦崗英雄的創業基金問題,全都找到了源頭。順便還有秦瓊打登州的設定,更顯出山東好漢義薄雲天。這些雖然都說得通,經過這些改編後,故事也更加好看,可是,這種改編真的合理嗎?我們還是說會單雄信幫王世充打劫程咬金的故事,在這裡面,我們雖然能看到程咬金的神勇,但更能感受到,單純靠他們幾個武夫,是很難成就大事的,所以投唐是一個合理的結果。
可是,無論《隋唐》、《說唐》還是《興唐》,都有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瓦崗兄弟的實力太強了,強大到幾乎可以用天下無對手來形容,解釋是隋朝有宇文成都和靠山王楊林等強敵,但他們早早敗亡,似乎以瓦崗英雄的實力和主角光環,隻有他們成就大業的份,怎麼能輪到唐朝呢?可是,曆史演義小說再怎麼改,也不能架空曆史,違背基本曆史常識,所以最後管理天下的,還是唐朝,那麼如此強大的瓦崗軍,怎麼就那麼輕易地失敗了呢?因此,在老樂看來,《秦王詞話》經過改編後,雖然更好看了,但一個問題卻沒法解決,那就是瓦崗太強,強到他們最後失敗,顯得有些太過勉強,不知道各位喜歡隋唐系列小說的朋友,是否跟老樂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