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關節不得勁怎麼辦?現在患上關節病的老人是越來越多了,而且,關節病的發展人群正處低齡化趨勢,很多中年人就早早的出現了關節酸麻、脹痛等,老年病的迹象。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些關節保健方面的小知識,避免老人提前出現行動障礙!
老人易出現關節問題的原因
當前,骨關節炎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之一。有研究表明,45歲以上人群骨關節炎的患病率約為30%,而且随着年齡增大,發病率越來越高,到了60歲以上可高達75%。中國的骨關節炎患者超過5000萬,以膝關節炎居多。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緻殘率高,而且年輕化趨勢明顯,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很多人覺得關節痛是小事,忍忍就過去了,不積極治療,但結果往往是病情愈加嚴重。我們買豬骨頭時可以看到,其關節部位有一層白色的、比玻璃還光滑的物質,這就是軟骨。骨關節炎主要是軟骨出問題了。如果任由其發展,一步步由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發展到關節活動受限,直至關節被破壞。此時,骨頭與骨頭之間失去了緩沖而直接摩擦,結果不可逆轉。
關節痛,怎麼查
許多老年人出現關節痛,因為嫌麻煩而不願意到醫院檢查。然而,引起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滑膜炎等,要通過檢查區分開來,才能對症治療。一般來說,關節痛要進行下面3種檢查,即可确診。
影像學表現,包括X線、核磁共振、B超等。一般來說,面對因關節痛而就診的患者,醫生除了手診檢查外,還會要求照X線片。若是早期的骨關節炎,X線片并不能發現多大的問題。但當骨關節炎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能看到骨頭與骨頭之間的縫隙比正常人小了。變小就是軟骨被摩擦消耗後的體現。
另外,X線片也可以看到骨頭間是否有骨刺,是否出現囊性改變,是否有畸形或脫位。核磁共振則可以直接看到關節軟骨、半月闆、韌帶等損傷,還能看出是否有關節積液、軟骨下骨的囊性變、骨髓髓腫等。早期的關節炎可以通過核磁共振診斷,而X線片做不到。
實驗室檢查。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常規檢查。一般骨關節患者的常規化驗(血常規、尿常規)基本正常,但血沉往往會輕度升高。血沉的正常值是15,單純關節炎患者檢驗結果一般不超過30,若超過30就考慮不是骨關節炎,可能是其他類型的關節炎。
關節鏡檢查。關節鏡是微創檢查。在關節上打兩個洞,把關節鏡插進去觀察、評估、診斷關節軟骨損傷情況、滑膜皺襞情況、是否有半月闆損傷、滑膜炎、遊離體等問題,比較直觀,而且可以同時進行手術。
防治有三大要點
骨關節炎可防可治,重點在于方法是否對了。許多人怕損耗關節而不運動,有些人則運動量過大,反而加速軟骨磨損。其實,防治骨關節炎有三大要點。
第一,控制體重。減肥能從根本上減輕膝關節的負擔,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都屬于重中之重。有研究表示,體重減少5公斤,10年内有症狀的骨關節炎發病率減少50%。因此控制好體重,對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減輕症狀、延緩病情發展都非常有益。
第二,适當運動。很多研究發現,适當的體育運動有利于改善髋、膝關節炎的疼痛。因為運動促進了關節液在關節内流動。适當的運動鍛煉不但可以增強肌肉力量、穩定關節,也是預防關節炎的一種重要措施。值得一提的是,不建議老年人或者骨關節炎患者過多進行下蹲的運動,最好選擇散步、慢跑、遊泳以及輕松的舞蹈運動。
第三,正确用藥。門診曾經有患者說,醫生開的某某軟膏,連續塗了一個星期都沒效果。其實,這種軟膏要在兩天内用完,每次需要擠出8~10厘米長的膏體,堅持每天塗抹五次才能達到效果。建議患者一定要向醫生咨詢清楚藥物的使用方法,以免多走彎路。
慢性肩痛怎麼治
除了膝關節炎,肩關節疼痛也是比較常見的骨關節問題。随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及人口老年化的進程,不少人會出現肩痛、肩關節僵硬的症狀。但由于多數人對肩關節疼痛的認識不足,習慣将所有肩部的疼痛籠統地歸結為肩周炎。有的患者自行判斷後,按照肩周炎進行推拿、按摩、針灸或者藥物外敷等方式治療,結果疼痛不減反重,隻能到醫院求診。臨床上接收到此類患者非常多。例如不久前就收到了一個病人,肩部疼痛,感覺肩關節被卡住,手臂不能上舉,其實患的是肩峰下撞擊綜合征。這并非患者認為的外力撞擊所緻,而是肩關節外展活動時,骨頭間反複摩擦、撞擊而發生的一種慢性肩部疼痛綜合征,屬于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如果被拖延耽誤治療,那麼最終可造成繼發的肌腱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功能和生活。
造成肩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造成的肩痛會有不同表現及特點,找到病因做針對性的治療是關鍵。比如,頸椎病繼發的肩關節疼痛常常伴有手部的麻木、上肢的放射樣疼痛,此時針對肩部的按摩或者熱敷等僅是緩解症狀,其治療主要應針對原發病頸椎病。再比如,肩關節反複過度活動所導緻的關節前上方疼痛或外側疼痛者多為肩關節滑囊炎,是肩峰下滑囊反複受到機械刺激産生炎症所緻,治療上以理療、休息、局部封閉等治療為主。
生活中,還有許多因素導緻患者治療不及時,如忍痛拖延,甚至不知曉。拿肩關節脫位來說,年輕時的一次意外導緻的肩關節脫位,複位治療後可不是一了百了,很可能為日後埋下隐患,發展為習慣性肩關節脫位,以至于每年、每個月都可能發生脫位。有的患者20歲發生過脫臼,直到60歲都會每年至少脫臼一次,嚴重困擾生活。因此可以在關節鏡下進行微創手術,對損傷結構加以修複,問題就解決了。
以上就是老年人預防關節疾病的小技巧!當老年人感到關節不适的時候,就應仔細詢問相關的醫生,關節疾病在早期的時候,幾乎不需進行治療,短暫的康複運動就可重獲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