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情都被無情惱?很早以前就耳熟能詳的“多情總被無情惱”,卻突然發現和我想想的意思截然相反,尴尬……曾經以為,這句詞講的是一個多情的女子被無情的男子所傷,是描寫愛情的詞句卻從來沒有想過去考證出處,讀讀原文,這真是做學問的大忌偶然間在《經典詠流傳》的綜藝節目裡聽到了這首詞,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句詞出自蘇轼的《蝶戀花·春景》,原文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為什麼多情都被無情惱?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很早以前就耳熟能詳的“多情總被無情惱”,卻突然發現和我想想的意思截然相反,尴尬……曾經以為,這句詞講的是一個多情的女子被無情的男子所傷,是描寫愛情的詞句。卻從來沒有想過去考證出處,讀讀原文,這真是做學問的大忌。偶然間在《經典詠流傳》的綜藝節目裡聽到了這首詞,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句詞出自蘇轼的《蝶戀花·春景》,原文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是蘇轼的一首婉約詞,将傷春之情表達得既深情纏綿又空靈蘊藉,情景交融,哀婉動人。讓我們在熟知的豪放風格之外,認識了蘇轼的婉約之美。
詞的上阙描繪一幅暮春景色。用“殘紅”與“青杏”作對比,在凋謝的花兒中孕育着“小小”的生機。這首詞是蘇轼被貶是創作的,蘊含着詞人面對殘酷的現實,仍然飽含與命運抗争的不屈精神。
下阕寫人,描述了牆外行人對牆内佳人的眷戀、豔羨,牆内佳人對牆外行人并不知曉,而詞人将這種“不知曉”寫作“無情”,更顯得詞人内心的惆怅,表現了他對仕途不順,人生不如意,政治抱負難以實現的抑郁難解之情。
縱觀全詞,由景及人,情景交融,烘托出詞人胸懷大志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曆程,于清新中蘊涵哀怨,于婉麗中透出傷情,意境朦胧,韻味無窮,“多情而實無情”,徒增煩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