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問孔子,你覺得以德報怨怎麼樣?孔子的回答是,如果以德報怨,那拿什麼來報德呢?
孔子認為,這是一種對等的東西,以德來抱怨,德就沒法報了,沒有什麼比德更高的東西了。
所以孔子認為,以德報德是必須的,人不能恩将仇報。
但是對待怨,孔子認為可以以直報怨,意思是想以德報怨就以德報怨,想以怨報怨就以怨報怨,根據當下的情形做出自己的選擇。
而淮陰侯韓信,他是把孔子的話發揮得最好的一個人,他的故事也很傳奇,因為韓信身上的恩恩怨怨有很多。
01.對韓信有恩的人不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兩個人,一個是很平凡的老太太,一個是漢高祖劉邦。
老太太對韓信有活命之恩。韓信年輕的時候,有段時間他無處可去,他接連好多天都在城下釣魚,附近有很多老太太在河裡洗衣服,但其中一個老太太,就經常帶飯給韓信吃。
如果你朋友經常來你家蹭吃蹭喝,你會怎麼辦?是我的話,一兩次可以,天天白嫖,那抱歉,我會讓他滾蛋,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麼操作的。
但這個老太太很不一般,韓信一連蹭吃就是幾十天,老太太沒說什麼,依舊天天給他帶飯。
最後老太太還鼓勵韓信要有志氣,要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人,要先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财務自由是其次,這也給了韓信一個目标。
韓信有後來的功名利祿,老太太是有一份功勞的,韓信心裡一直記着老太太,所以韓信當上淮陰侯後,回到封地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這位老太太,賜千金。
而劉邦呢?劉邦對于韓信是有知遇之恩的,至少韓信認為這是大恩。韓信這人其實挺聰明的,他有一肚子的兵法謀略,但一直無用武之地。
韓信最初投靠了項梁,成為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了後,韓信又歸到項羽營下了,項羽任命韓信做了郎中。
韓信以為機會來了,實際上并不是。
韓信曾多次向項羽貢獻他的計策,想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但是項羽壓根不把韓信放在心上,對韓信是言不聽計不從,韓信仍然是一個小透明。
韓信是失望透極啊,于是韓信跑了,他投奔到劉邦的營下。
劉邦是個慧眼識珠的人,其實剛開始時,韓信也是個小透明,覺得沒意思,他也跑了一次。
但是韓信這次跑了,被蕭何帶回來了,蕭何對劉邦說,韓信是個人才,如果想要争奪天下,除了韓信沒有其他人了。
劉邦把蕭何的話聽進去了,就安排韓信做了大将軍,而且是很正式的拜大将儀式的,韓信就又回到了劉邦營下。
韓信跟劉邦分析天下的形勢,項羽雖然是霸主,實際上已經失去人心了,天下看似歸順項羽,實則勉強從之,迫于項羽的威勢而已,項羽所過無不橫遭摧毀的,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如果能跟項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将天下的土地分給這些有功之士,獎懲分明,沒有人不心服口服的。
就像銷售一樣,銷售人員去拉客戶,為公司創造效益,公司也得給銷售人員一些獎勵,沒有獎勵的話,銷售人員幹久也是心累,幹多幹少還不是那點死工資,壓根沒動力去挖掘客戶,說不定還把客戶給帶跑了。
如果能給銷售人員足夠的動力,比如拉幾個客戶有多少提成點,完成多少錢的大單有什麼什麼獎勵,人家有甜頭,也有動力去幹活。
這時劉邦就聽取了韓信的建議,采取行動,劉邦的事業多成功就不必說了。
之後劉邦聽取了韓信的很多建議,用韓信自己的話說,劉邦給我了上将印,也給了我很多的兵,他自己吃的食物會給我吃,他自己穿的衣服也會給我,對我的計謀是言聽計用。
韓信一直記得劉邦的恩情。
韓信平定齊國後,這時韓信的權利其實很大,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羽曾派人去拉攏韓信,韓信給拒絕了。
後來有個齊人蒯通也去說服韓信,勸韓信跟項羽劉邦三足鼎立,但是韓信還是拒絕了。
拒絕的原因很簡單,韓信一直記得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心背叛劉邦,最後幫劉邦打敗了項羽,平定天下。
但韓信最後的結局不太好,被劉邦的老婆呂後殺死了。很多人以韓信最後的結局推論韓信做錯了,但是我認為,韓信的做法是對的,他在以德報德,這也是孔子的話——何以報德?以德報德。
劉邦對韓信好,所以韓信也對劉邦好,一直忠實地站在劉邦身旁,做他的支持者。
02.總有人對韓信好,也有對韓信不好的人,而韓信報複冤仇,也是有很多種辦法。
最具代表性的兩個人,一個是南昌亭長,一個是途中少年。
南昌亭長是韓信年輕時的好友,韓信經常去他家蹭飯,一連蹭車就是幾個月,亭長倒沒說什麼,吃就吃呗。
但是亭長老婆見韓信天天來家裡蹭吃蹭喝,就不開心了,亭長老婆也沒有說什麼,在韓信面前是一聲不吭。
亭長老婆是在背地裡搞小動作,她自己早早起床煮飯,煮完了就把飯菜端回房間裡,還裹在被子裡吃飯,生怕被韓信看見。
亭長老婆的這波操作,導緻韓信飯點到亭長家吃飯,就沒飯可吃了。韓信也是個聰明人,一想就知道亭長老婆的用意了,這不就是變相的趕人走嘛,隻是方式有點讨厭而已。
韓信當上淮陰侯後,也是記得亭長家的恩情的,賞賜給亭長家百錢。但是韓信跟亭長說了一句話,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沒做到底,送佛沒送上西。
這也說明了,韓信對亭長其實是有怨氣的,亭長老婆不給韓信飯吃嘛。
還有一個人是途中少年,他曾經侮辱過韓信,說韓信雖然長得高高大大的,佩戴着刀劍,實際上是個膽小鬼。你能殺死我,就拿劍刺我;如果殺不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于是韓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兩腿之間爬了過去,街上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是個膽小的人。
如今韓信封候了,找到了途中少年,并封他為中尉。
韓信說,我當時是有能力殺他的,但殺了他也沒有什麼意義,可能會成為逃亡之徒,所以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業。
韓信對于南昌亭長和途中少年的處理,就非常突出地表現了孔子的話——何以報怨?以直報怨。
所謂以直報怨,就是你想以德報怨就以德報怨,以怨報怨就以怨報怨,跟着當下的心情走。
年少時韓信得知亭長老婆的小心機,他沒有其他動作,直接一走了之;衣錦還鄉後,仍然記得亭長對他的恩惠,賞賜了錢,但是韓信也埋怨亭長的,所以韓信說亭長好事沒做到底。
對待途中的少年也是,韓信大可以殺了他,但是他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以德報怨。
其實這都是自己的選擇,隻要自己願意就行,以德報怨,這是道德崇高的一種表現;以怨報怨,也無傷大雅。
孔子也說了,以直報怨,孔子對待怨,其實是不怎麼看重的。孔子推崇的點,是以德報德,人人都獻出自己的一份愛,世界也就和平了。
如果可以,人人都以德報怨,世界就更和平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