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新福建客戶端10月14日訊(記者 林少蓉 通訊員 吳彬 葉聰藝 陳雅玲 林珊珊)“太感謝三院了,多虧你們的用心和及時救治,才讓我這麼快康複。”今年國慶節期間,62歲的洪先生滿臉笑意,攜家人帶着錦旗重回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同安院區(廈門市第三醫院),緊握醫生之手,向救治他的醫護人員表達感激之情。
患者送錦旗表謝意
老人突發心梗
醫生1小時開通血管“救心”
原來,8月21日,翔安患者洪先生經曆了人生中最驚心動魄的一次“斷片”。當天上午9時,正忙于工作的他突感胸痛胸悶,随後出現大汗淋漓,全身乏力,可他咬牙堅持了6個小時,等家人将他送往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同安院區(廈門市第三醫院)急診科時,洪先生的情況已相當危急。“當時患者情況十分危險!急診冠脈造影結果顯示三支血管病變,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該院心内科負責人、胸痛中心醫療總監蔡亞濱介紹,洪先生當時病情危重,心髒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狀動脈3根血管,均出現嚴重病變:左前降支近段近端100%閉塞,右冠中段遠端100%閉塞,左旋支70%狹窄。對于心梗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醫護人員“争分奪秒”搶救洪先生
醫院胸痛中心綠色通道立即啟動,實施“雙繞行”急救流程,患者直接繞行急診科和ICU,進入導管室。此時,導管室在接到通知後,已和介入手術團隊做好一切術前準備。根據患者情況,陳明輝副主任醫師、黃娜麗護師、洪小堅護師共同參與,心内科團隊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為洪先生開展急診介入手術(PCI),整個搶救過程,争分奪秒,堪稱經曆了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命争奪戰。從洪先生入院到打通血管,僅用時60分鐘,比中國胸痛中心規定的90分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時間要求整整快了30分鐘。
據了解,自2021年通過中國胸痛中心建設以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同安院區(廈門市第三醫院)每年開展選擇性冠脈造影術600餘例,其中PCI200餘例,患者進醫院大門到開通血管平均時間為70.56分鐘,最短的時間僅花了19分鐘,許多患者得到及時、規範的診斷治療。
急救能力提升
常态化開展複雜高危病變手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的急救,也得到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團隊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廈門市第三醫院執行院長、國内知名心内科專家謝強的親自指導。随着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按照“整體化管理,一體化運營,同質化醫療”的原則實施托管以來,廈大附一采取傳幫帶的方式,專家下沉同安院區指導,近幾年,心内科的醫療服務質量與水平正踏入“快車道”,接診能力、急救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已常态化開展難度大、風險高的多類複雜高危病變手術。
考慮到洪先生術後血壓不穩定,同時合并心源性休克,醫生即刻将其轉入ICU進行搶救治療。該院ICU主任醫師葉寶華說,洪先生轉到ICU之後,立即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使用及放置主動脈内球囊反搏(IABP)、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同時得到廈大附一重症醫學科專家張民偉主任的親臨指導,經過5小時的密切監測和積極搶救治療,患者的血壓終于趨向平穩,随後每天通過床旁超聲,時刻監測和評估心髒功能等情況。入住ICU十天後,洪先生順利撤離I-ABP及呼吸機,轉至普通病房。
除了床旁彩超、IABP設備外,葉寶華主任說,ICU近3年來已開展國家限制性技術-體外膜肺氧合(ECMO)共計35例,今年截至9月底已開展16例,成功搶救了衆多瀕死危重病人。同時還引入了“危重症·疑難病床旁救治協作平台”,為患者提供無縫隙的、無空間和時間阻礙、智能專業化的床旁救治協作應用服務,最終實現危重症患者團隊式 7×24 小時掌上臨床精細化管理。
正是得益于醫院多學科團隊的無縫銜接和密切配合,加上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洪先生在住院21天後,平安出院。
搶救患者,生死時速間,彰顯了該院的綜合救治能力。随着該院對精細化管理的加強,人才培養的重視,加上高水平醫療技術的引進和硬件設備的提升,未來,該院将為群衆帶來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來源:海峽導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