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09:04:06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1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2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3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4

中國人有句老話兒,道是“說話聽聲,鑼鼓聽音”。所謂“聲”,就是說話的語氣和口吻。

這事兒說起來就很有意思:我們的老祖宗對“聽聲”這回事兒既是這樣的講究,可直到步入近代社會之前,中國的文言典籍卻盡是豎排無标點的——标點,除了斷句停頓之外,另一項重要功能就是表明語氣。

同一句話,以“?”或“。”來結束,意思可能天差地别。

比如下面這句:

能不我知

如果我在這句話的後面标上“?”,那它應該譯作“難道他就不跟我親近了嗎?”(這句話裡的“知”,照《爾雅》的訓釋,是作“匹合”講的。)

但我要是把“?”換作“。”,這句話的意思可就全變了味兒了,它得譯作:“他竟是不能與我相合的”(作陳述語氣的時候,“能”字要作“乃”講,透着些許遺憾和無奈的味道)。

同一個句子,前一種标點的意思是彰顯彼此的親暱,而後一種标點卻南轅北轍,轉為慨歎雙方的龃龉。“聽聲”的重要性于此可見一斑。

萬一不幸,這句話被放在了一篇作品的關鍵位置,而我們又沒有聽準它的聲,那就很可能造成對作品的方向性的誤解。

剛才我講到的這一句,摘自《詩經·芄蘭》。不巧,它就是這首詩裡邊兒最不容易聽準聲的關鍵句。

《芄蘭》的全文是這樣的: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詩·衛風·芄蘭》

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漢代的《毛詩傳》斷言它是一首刺詩。具體地說,是諷刺幼年即位的衛惠公驕而無禮,緻令他麾下群臣大為不滿。

可朱東潤先生的《詩三百篇探故》卻說《芄蘭》更有可能是一首狎暱的情詩,詩裡寫的是一個女孩子在打趣跟她兩小無猜的男伴,笑話這個小家夥非要裝腔作勢,學大人的樣兒。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5

這兩種解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本質上說,它們隻是用了不同的方式去描述詩中的“我”和“童子”這兩個人物之間的關系。

《毛傳》把“能不我知”一句讀作了陳述句,于是“我”和“童子”便有了不和。而朱東潤把“能不我知”讀作了反問句,“我”和“童子”因此就變得親密了起來。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6

正如我在前文中分析過的,“能不我知”一句既可以作陳述語氣,也可以作反問語氣。

除非把它置于一個具體的文本結構當中,否則因為古文不用标點的緣故,對這個句子的理解就隻能是開放性的。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毛傳》從《芄蘭》這個具體的文本結構中找到了什麼依據,令它把“能不我知”的語氣鎖定為陳述句呢?

我想,這個依據應該就是《毛傳》對開篇第一句的興象即“芄蘭之支”的理解。《毛傳》解釋“芄蘭之支”道:

芄蘭,草也。君子之德當柔潤溫良。

——《毛詩正義》

鄭玄這樣補充了《毛傳》未盡的内容:

芄蘭柔弱,恒蔓于地,有所依緣則起。興者,喻幼稚之君,任用大臣,乃能成其政。

——《毛詩正義》

芄蘭,也就是今人口中的蘿藦,乃是一種蔓生植物,而蔓生植物總是依傍、纏繞着别的物體來生長的。這種依傍、纏繞的關系被《毛傳》理解為君臣股肱相互支持的隐喻。

從邏輯上說,這種聯想并沒有錯。

可問題是,能讓《毛傳》聯想到年幼的國君應該放軟身段來博取大臣支持的這回事兒的,隻能是芄蘭那柔弱的藤蔓,但詩人的興象卻不是說“芄蘭之枝”而是“芄蘭之支”。

所謂“支”,并非芄蘭的藤蔓而是它的蓇葖果

《詩經植物圖鑒》說:

《衛風·芄蘭》的“芄蘭之支,童子佩觿”,以蘿藦的蓇葖果來形容解結器(觿),因兩者樣子類似,“芄蘭之葉,童子佩韘”則以蘿藦後彎的葉形來對照射箭時套在手上的玉扳指(韘),也是取其外形相似。

古代隻有成人才會佩戴解結器和玉扳指。

——《詩經植物圖鑒》

這樣一推敲下來,我們就發現,《毛傳》對“芄蘭之支”這個興象的理解并不準确,當然,據此來認定“能不我知”是影射君臣龃龉也就難以成立了。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7

其實,從一開始讀這首《芄蘭》,我就沒法在頭腦中複原出《毛傳》說的“衛惠公的朝堂”。

相反,倒是有兩個影子總在我眼前晃蕩,他們是“明子”和“小英子”——也就是汪曾祺先生的小說《受戒》裡邊兒的那一對青梅竹馬的小兒女。

小說裡寫過這麼一段兒。說小英子劃着船,送明子去善因寺受戒。明子告訴她說,寺裡主事的老和尚有意挑他做沙彌尾。隻要當上了沙彌尾,将來更有可能繼承方丈的職務。

想到從前和自己一起描繡花樣子、一起挖荸荠的明子往後要别了自己,去幹那些大人們的事兒,小英子不幹了:

“你不要當方丈!”

“你也不要當沙彌尾!”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

我覺得,《芄蘭》這首詩的作者很可能就在模仿小英子的視角:一個從前跟自己一塊兒摘蘿藦果兒的男孩子,有天冷不丁地把手裡的蘿藦果兒換成了形狀相似的玉觿。

望着他佩起玉觿,煞有介事的模樣,小姑娘敏銳地察覺到,男孩渴望着成長。

可他一旦真的長大了,就該離開她去做大人們的事兒了。那他還是不是童年時光裡和她耳鬓厮磨的那個人呢?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8

未來的不可預知令姑娘的心裡浮現出一絲隐憂。

所以她的潛意識在抗拒男孩的成長:你以為不玩兒蘿藦果了,佩個玉觿就叫長大嗎?不!我還偏要“童子”、“童子”的喚你。

其實小姑娘在意的并不是站在她對面的是一個男孩,還是男人。她一心希望的隻是他能與己相合,親暱如初。

但對于這件事兒,姑娘的心裡卻不那麼笃定。“能不我知?”——“難道他就不跟我親近了嗎?”細細玩味這句話的語氣,裡邊兒既有對男孩的眷戀,也可能含着一絲憂慮——他該不會就此和我疏遠了吧?

恰是這一點憂慮,讓她無法心平氣和地看待男孩兒的成長。

于是乎,穿上成人裝束的男孩便以一種略顯滑稽的形象出現在了姑娘的叙述當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瞧瞧他那一本正經的模樣呀,腰帶垂着晃呀,晃呀……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鄭風子衿講的是什麼故事(君臣内讧還是兒女情長)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