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能感到滿懷幸福的人不多。吃東西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能吃出美妙滋味的人也不多。點菜、盒飯、便當、面食、商務套餐......,白領們的午餐看起來林林總總,選擇很多,但對很多人來說,吃上一頓舒服美味、營養衛生的午餐,仍然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粗糙、乏味、不衛生、沒營養"是大多數人對自己午餐的評價,但在牢騷過後,很多人仍然在匆匆忙忙中随便打發了自己的午餐。
生活不能是粗糙的,它為我們存儲了諸多生活細節,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最終會因為這些細節而拉開。我們今日所有的投機取巧,日後都會為之付出更高的代價。事實上,時下上班族不明原因的精力不濟、厭食、抑郁等亞健康狀态,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富貴病,都與午餐飲食搭配不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何讓午餐滋潤起來,還自己一個健康的飲食方式呢?記者日前邀請"健康863網"的營養專家為白領支招,就常見的幾種飲食方式權衡利弊,提出改進的專業意見。
一、外賣訂餐
隻需一個電話,午餐就能送到眼前。在衆多的午餐解決途徑中,外賣是很多白領的首選。
利:方便快捷,價錢也不算太貴。
弊:由于烹饪流程比較粗糙,口味普遍較差 ;營養和衛生都沒有保障。
專家建議:訂餐不要選擇無照的小作坊,宜選擇具有一定知名度、衛生條件較好,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外賣公司。雖然外賣盒飯也能做到葷素搭配,但烹制方法大多不科學,營養供應有欠均衡。加之盒飯從制作完畢到送來,中間時間比較長,營養損耗也比較大。建議盒飯一族在餐後補充水果、果汁或酸奶,加強營養。
$SplitPage$
二、搭伴下館子
不少白領喜歡成群結伴地去寫字樓附近的餐廳、飯館解決午餐。快餐店、茶餐廳、面店、餃子館、火鍋店、日本料理等,成為他們的遊動"食堂"。
利:吃的内容比較豐富,平均下來成本也不高,同時也增進了同事之間的感情。
弊:搭伴下館子,點的菜往往隻重口感,偏辣或偏油膩,營養結構不合理。此外,大多數公司隻有一個小時的午餐時間,算上等位、點菜、等菜的時間,實在太趕,而吃飯過快不僅影響機體對食物營養的消化吸收,還會給胃和腸道加重負擔,容易誘發消化道疾病,對健康十分不利。
專家建議:午餐不宜吃得過快,用餐時間不宜少于30分鐘,為了保證充足的用餐時間,最好提前定位。肉類、魚類、蔬菜和大豆制品等食物宜均衡搭配,不宜進食過辣和油脂、糖分較高的食物,如海鮮、糖醋排骨、回鍋肉等。葷菜盡量選擇含脂肪少的牛肉、雞肉等。蔬菜可選擇絲瓜、芹菜、蘑菇、蘿蔔、大白菜等。如果再加入含優質植物蛋白的豆制品,營養就更全面了。
$SplitPage$
三、商務套餐
有一定經濟條件的白領通常喜歡選擇環境、菜式上檔次的酒店或酒家的商務套餐。
利: 商務套餐無論從衛生角度還是營養角度,都有一定的保證。
弊:價格貴,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起;攝入熱量可能偏高。
專家建議:由于商務套餐中使用豬肉和雞肉等原料較多,提供的蛋白質、脂肪和能量的攝入會偏高,有發胖趨勢以及血脂偏高者應挑撿清淡些的菜式。
$SplitPage$
四、自帶便當
現在不少白領厭倦了午餐打遊擊的日子,開始自己在家裡制作便當,再帶到辦公室享用。
利:營養衛生、成本低、能充分滿足自己的口味。
弊:提前做好的飯菜,帶到單位用微波爐加熱,會影響菜品的新鮮度,造成嚴重的營養流失。如果氣溫過高,飯菜還容易變質。
專家建議:在高溫天氣,飯菜被帶到辦公室後,應立即放入冰箱儲存。如果便當中有蔬菜,在烹調時最好将蔬菜炒至六七分熟即可,以防用微波爐加熱時破壞其營養成分。因為各種綠葉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烹饪過度或放的時間過長,不僅蔬菜會發黃、變味,硝酸鹽還會被細菌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食後可能使人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
$SplitPage$
五、面食當午餐
無論大小餐館,面條、水餃、包子等面食,都受到不少白領的歡迎。
利:快捷、方便,還通常涵蓋了肉和菜,非常經濟實惠。
弊:面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會很快被身體吸收,飽得快也餓得快,很容易産生饑餓感,對于下班晚或工作強度大的人來說,它們所能提供的熱量遠遠不夠,容易導緻工作效率下降。
專家建議:簡單的面食中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素非常有限,自己可以多搭配一些蔬菜、蛋類食品,補充熱量和營養。
$SplitPage$
六、水果零食當午餐
有的白領為了保持身材或者減肥,午餐以水果和零食代替。更有甚者一日三餐都靠這些東西維持。
利:水果中的營養物質可以緩解消化不暢、血脂增高、血管硬化等疾病。菠蘿、橘子、檸檬等含大量維生素的水果,也可以消除神經系統疲勞,使人精力充沛。
弊:水果中雖然含多種維生素和糖分,卻缺少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和某些微量元素。長期不吃主食,不但可緻營養失衡、身體代謝紊亂,産生低血糖、貧血等症狀,還會引起胃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誘發更多健康問題。
專家建議:水果零食與主食不能相互代替。主食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蠕動,讓腸胃新陳代謝保持正常,水果和零食隻能是主食之外的補充和調劑。 (文:楊明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