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怎樣提高寶寶的抗挫能力

怎樣提高寶寶的抗挫能力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9-10 11:51:51

  羅曼羅蘭說:“跟生活的粗暴無情打交道,碰釘子、受侮辱,自己也不得不狠下心來鬥争,這是好事,是使人生氣勃勃的好事。”就像草原上的野花,經受烈日的暴曬與風雨的洗禮,反而越發開得燦爛。孩子也是如此,越是經曆困難和挫折,越能增強信心和勇氣。

  一、去雪地裡打個滾

  報紙上曾經記載了着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和女兒的一個故事:從女兒會走路開始 ,楊紅櫻就牽着女兒的小手到處旅行。女兒四歲那年的冬天,楊紅櫻帶着女兒上了峨眉山。數九寒天,很少有人上山。下山的時候已是半夜,汽車在山路上颠簸。不料,車到半山腰,輪子猛然卡在了岩縫裡,動彈不得,旁邊就是陡峭的懸崖。好險啊!車子進退兩難,司機隻好讓客人下車。當時四歲的女兒對身邊的危險渾然不知,還睡得正香呢。楊紅櫻隻好把女兒從車窗裡遞了出來。一下車女兒被寒風驚醒,她睡眼惺忪,牽着媽媽的手,深一腳淺一腳往山下走。畢竟是年幼的孩子,走着走着上眼皮耷拉了下來。抱着她走吧,胖乎乎的女兒實在太沉。楊紅櫻環顧四周,一片冰天雪地。她狠狠心,弄了幾個冰塊擱在孩子脖子上,不讓她睡着。就這樣,迎着刺骨的寒風,在黑咕隆咚的山路摸索前行,終于來到山腳下。這時,天都快亮了。母女倆裹着厚厚的棉衣,在冰天雪地留下了“相依為命”的定格。

  專家解析:

  據媒體報道:日本東京一家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冬天裡打着赤膊,身穿一條短褲,在操場上用幹毛巾摩擦身體。這家幼兒園的400多名小朋友每天都會以這種方式在寒冬裡鍛煉身體,以增強抗寒能力。據說,這種兒童鍛煉身體的方式在日本明治維新時代就已經開始了。

  從二戰後日本的迅猛崛起中,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是個有着頑石般意志的民族,他們的堅強和隐忍讓世人驚歎和敬佩。應該說日本人民的頑強意志也和從小接受的抗嚴寒訓練有一定關系。

  新中國第一代主席毛澤東當年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校門口有一口水井。他的老師楊昌濟天天堅持在這裡進行冷水浴,毛澤東也盡力仿效。每天,天剛蒙蒙亮,毛澤東就起床穿一短褲來到井旁,他一桶一桶把水吊上來,從頭澆到腳沖洗全身,然後用毛巾擦幹,擦了又淋,淋了再擦,直至擦得混身通紅為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堅持。毛澤東洗冷水浴堅持多年,解放後,他年歲大了,洗澡時還用溫水,不用熱水。他對人說:“一個經常注意鍛煉身體的人,便不會為風雪的寒威所吓倒。”

  毛主席的很多鍛煉方式都是把鍛煉身體和鍛煉意志緊密結合的,毫無疑問,這種不同尋常的鍛煉在毛澤東的成長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讓他擁有強壯的體魄、敏捷的思維和鋼鐵般的意志,得以在物質極度匮乏、條件極其惡劣的戰争年代取得偉大的勝利。

  但是,今天的孩子要想自覺主動去接受抗嚴寒的一些鍛煉,似乎很難。别說洗冷水浴,很多孩子甚至在冬天的早晨連被窩都不願出。這就需要媽媽的教導、規劃和督促了。去冰天雪地裡走一走,這不僅是對孩子身體的一種鍛煉,更是對孩子意志的一種磨砺。做媽媽的一定要狠下心來,舍得把孩子“推”到冰雪中,舍得讓孩子接受刺骨的考驗。

  應對策略:

  1.冬季,如果生活在北方,不要害怕寶寶冷,可以讓他去雪地裡玩,堆雪人、打雪仗。在遊戲中寶寶全身活動起來,不會感到冷的。

  2.如果你的城市或是附近城市有冰雕公園,可以帶寶寶去看,感受大自然與人工藝術的巧妙結合,培養對美的欣賞,也能讓孩子不再懼怕嚴寒的冬季。

  3.有的寶寶怕冷不愛出去玩,父母可以給寶寶講一些南極企鵝、北極熊的生活故事,或是播放一些南北極的紀錄片,比如《白色星球》一類,在培養寶寶不怕冷,願意親近冬天的同時,還給寶寶增長了知識和見聞。

  4.在寒冷的冬季,寶寶的身體比較僵硬,行動也沒有夏季的時候那麼靈活。因此,出去玩之前,父母應該帶寶寶做一些熱身運動,從而提高身體熱量,為雪地裡的劇烈運動做好準備。

  5.如果在冰雪上玩,很容易發生摔傷、擦傷,如果長時間地玩堆雪人,還可能會凍傷。因此,父母可以給孩子穿上護膝、護肘,戴好圍巾、帽子,保護好身體的重要部位,還有控制遊戲的時間,不要玩得太久。

  二、嘗一嘗失敗的滋味

  6歲的雯雯上幼兒園時一直是在媽媽工作的幼兒園,那裡的老師和阿姨都是媽媽的同事,所以大家都特别照顧她。雯雯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誇獎,小朋友也都覺得雯雯的媽媽是老師,雯雯“很厲害”,因此雯雯一直有種優越感。可是,當她結束幼兒園的生活進入學前班以後,不再得到“特殊照顧了”,得到的表揚似乎也比以前少了,感到失落的雯雯開始不喜歡學校了。有一天,因為她在課堂上和别人說話,老師就批評了她幾句,誰知她竟當場大哭了起來,而且鬧着不再上學了……

  專家解析:

  還有很多父母也這樣說:“我的孩子不能忍受失敗。看到他情緒低落,我的心也特别難過。每當他在比賽處于劣勢的時候,他就會放棄比賽。如果是和家裡人比賽,家裡人就會故意輸給他,但是和别人比賽時,我該如何能讓他不難過呢?”

  看來,孩子害怕的是失敗,而父母害怕的是孩子的難過。為了不讓孩子難過,父母就不讓孩子失敗,盡一切努力想要孩子勝利,哪怕是虛假的勝利,隻有孩子不難過、不傷心、不被失敗所打擊就好。

  難道不被失敗所打擊真的就一定好嗎?沒有經曆過失敗的人是永遠不會品嘗到真正的成功的快樂的。而且世界上也沒有永遠不會失敗的人,失敗是人生必經的體驗,這種體驗應該來得越早越好。當一個人小的時候,他所經曆的失敗也是小的,他可以很快從難過中振作起來,并吸取經驗壯大自己;當一個人大了以後,他所經曆的失敗也會變大,如果沒有任何與失敗抗争的經驗,他很可能就會一下被擊倒,從此一蹶不振。

  應對策略:

  1.父母在和孩子比賽的時候,不要故意讓孩子赢,因為在真正的賽場上,沒有人會讓着他。如果你總是有意輸給孩子,就會讓孩子産生一個錯覺:他總是能赢。如果你時不時地打敗他,他就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體驗失敗。

  2.觀察孩子比賽失利後的言行,千萬不要說“輸掉比賽的是笨蛋”這樣的話,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幹涉孩子的競争,讓他體會失望的感覺。這會讓他知道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可以學着應對,父母要表現出對孩子的失望的同情。

  4.一定要傾聽孩子的訴說,認同他的感受,但不要幫他解決問題。

  5.等孩子從失敗的情緒中平靜下來後,問他“比賽中什麼能讓你感到快樂?對于能參與比賽,你怎麼想?如果對方總是輸的話,你認為他們對同你一起比賽會有什麼想法?

  6.父母可以通過古今中外許多曆史人物或現代成功名人的例子,讓孩子知道“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和永遠地放棄自我。

  7.指導孩子調整努力的目标,揚長避短,努力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8.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為孩子打下勇于面對困難的預防針,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适應能力。但要注意,障礙設置難度要适中,否則屢次失敗,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三、撫慰寶寶的失落情緒

  放學回家後,點點很沉默地坐在房間裡,媽媽發現點點有些異樣,便問點點哪裡不舒服。點點搖了搖頭,還是一句話不說,但是眼圈都紅了。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點點終于說:“今天我在幼兒園回答出了老師的問題,可老師沒有給我小紅花,卻給了旁邊的小朋友。”點點媽媽聽了之後不以為然地說:“我還以為是什麼問題呢,不就是小紅花嗎?晚上媽媽給你疊一朵。”點點一個勁地搖頭說:“我不要你給的,我就要老師給的。”

  專家解析:

  通常,孩子在幼兒園都會得到一些小小的獎勵,比如小紅花、五角星等。這些獎勵代表着老師的贊揚與肯定。但有時,老師會忽略某一位小朋友,忘記給孩子這個“重要”的獎勵,從而引起孩子的失落。

  也許在成人看來這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可是在孩子的心裡卻代表着榮譽和成就。一旦老師忽略了這件小事,就會引起寶寶的委屈和失落,如果老師經常忽略給某一位小朋友這種獎勵,這位小朋友就會感受到極大的不公平,開始不喜歡這位老師,讨厭老師,讨厭老師教的課,不回答老師的問題,甚至仇視老師和其他小朋友,最終導緻性格上的變化。

  所以,父母千萬不能把這件事當作小事對待,如果發現寶寶有失落的情緒,爸爸媽媽應及時予以安慰和補償。

  應對策略:

  1.告訴寶寶,老師可能因為一時疏忽而忘記,不要放在心上。當寶寶困惑而委屈地将老師沒有給他發小紅花的事情告訴你時,你千萬不能置之不理,而要微笑着對寶寶說:“老師是忘記了,寶寶應該理解老師。你想,老師每天要照顧這麼多小朋友,要去做很多事情,有些事難免會忘記。有時,其他小朋友也會遇到這樣的事呢。沒關系,隻要寶寶一直表現良好,肯定會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一定會給寶寶小紅花的,而且會給很多很多呢。”

  2.如果寶寶在幼兒園呆了很久從來都沒有得到過小紅花。那父母就要去和老師溝通了。了解一下老師為何不給寶寶小紅花。如果是老師認為寶寶的表現不夠出色,父母應該為寶寶争取一些機會,告訴老師:無論寶寶在幼兒園表現如何普通、平凡,都應該用小紅花或小星星激勵一下。得到鼓勵和表揚也是寶寶在幼兒園的權利之一。

  3.在家裡為寶寶制作同樣的榮譽标志。父母可在家裡為寶寶制作精緻漂亮的表揚欄。寶寶有了什麼出色的表現,就給他貼上一朵小紅花,以示贊揚和鼓勵。寶寶會因此而努力。另外,如果寶寶在幼兒園獲得的小紅花比較少,還可以在家裡得到彌補。這種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能讓寶寶變得更加自信和上進。

  四、鼓勵寶寶不服輸的精神

  3歲的男孩小宇活潑開朗,最喜歡和鄰居家的同歲的小牧一起玩。有一天,小宇到小牧家玩。過一會兒,不高興地撅着小嘴回來了。媽媽見狀,忙問道:“小宇怎麼了?和小牧打架了嗎?”“沒有。”“那怎麼一臉的不高興?”小宇很郁悶地說:“媽媽,為什麼小牧什麼都比我強?我的積木大樓沒有他蓋的高,我認識的字沒有他認識的多,我的歌沒有他唱的好。剛才玩電腦遊戲,他也比我玩得好!”

  專家解析:

  1周歲左右的寶寶已經有了獨立的意識,這種意識會随着年齡一點點增強,其中的一部分會轉化為競争意識。在寶寶3歲左右時,這種競争意識會在其與小夥伴的遊戲中得到充分體現。他們不斷地跟别人比較: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是快還是慢,是赢還是輸。幾乎每個遊戲對孩子來說都成了一拼高下的比賽,赢者興高采烈,輸者淚水盈盈,比賽結果被真切地寫在了他們的小臉上。

  很多父母對于寶寶輸給其他孩子後難過的心情并不能體會和理解,總是簡單地說:“因為他比你大,等你長大了就和他一樣了。”可是,這種被動的等待并不能讓寶寶得到力量,慢慢地,他會變得不自信。因此,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真誠地告訴寶寶:“你能認識到其他小朋友比你強的地方,這就是一種進步。對照小朋友的優點,寶寶可以學習,改正自己的不足。隻要下定決心不服輸,你一定會有超過他們的一天。爸爸媽媽絕對相信你!怎麼樣?和他比比看,好孩子就是要勇于挑戰、勇于超越!”

  這樣,寶寶會對這個問題有個明确的認識,并且知道自己以後應該怎麼做。小孩子都有好勝心,隻要引發他不服輸的勁頭,他就會自建信心,并努力去和其他小朋友比賽。

  應對策略:

  1.在寶寶16個月左右時,其不服輸的精神是最強烈的。越不會做的,越是要做;做不成的,不會輕易放棄,對爸爸媽媽的阻止開始反抗。父母應該抓住這個時期,給寶寶以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讓寶寶做好每一件他想做的事。比如,寶寶自己系鞋帶,但怎麼也系不上,媽媽可以邊幫助系,邊教給寶寶如何系;如果寶寶不希望媽媽幫助,一定要自己完成,媽媽應該支持,用語言告訴寶寶正确的系鞋帶方法。這樣,不但能讓寶寶盡快地學會系鞋帶,還能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2.家裡準備一些體型大,但比較輕的玩具。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拿比他自己身體還大的東西,這也是寶寶不服輸的表現之一。但媽媽要注意,盡量不要讓寶寶拿過重的東西,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骨骼和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過重的東西會影響骨骼發育,也可能會導緻軟組織拉傷。

  3.多和寶寶玩一些競技性強的遊戲。比如和寶寶一起下棋,告訴孩子基本規則。有爸爸媽媽陪伴,寶寶會玩得很開心。還有一些簡單的電子遊戲,可以讓寶寶懂得如何去适應一場比賽,并且他會認真琢磨如何在比賽中獲勝。這些小遊戲都是鼓勵寶寶不服輸的好方法,同時也是開發智力的好助手。

  五、堅強的意志是抗挫折的有力武器

  哈佛女孩劉亦婷從出生起,爸爸媽媽就十分重視對她的習慣、言行、素質等方面進行精心的培養。劉亦婷小時候,常常和爸爸媽媽做一些鍛煉意志力、耐力的遊戲。其中,“抓冰塊”就是其中之一。

  一次,劉亦婷和爸爸打賭,自己能抓住一塊冰30分鐘,爸爸說:“如果能的話,我就送一樣禮物給你。”劉亦婷爽快地答應了。

  盡管冰塊非常冷,劉亦婷還是緊緊握住,10分鐘……20分鐘……劉亦婷的牙齒直打顫,但她并沒有放棄。25分鐘……劉亦婷的手凍得發紫,但她想:“我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30分鐘!劉亦婷成功了!她欣喜若狂,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緊緊抱住爸爸。“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專家解析:

  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是人們尋求生存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堅強的意志力不是天生的,要靠後天的鍛煉與培養。

  寶寶正處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他們也特别想顯示自己的能力。但是在這個充滿樂趣的學習過程中,他們也會因為遭受各種挫折而産生沮喪情緒。此時,該如何幫助寶寶保持自信從而學會堅持呢?

  如果父母經常讓寶寶參加活動,舍得讓寶寶吃點苦、受點累、受點難,那麼寶寶無論是身體還是意志力都是會得到發展。

  父母可創設生存的教育環境,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設計一些難度較大且寶寶喜歡的體育遊戲來激發寶寶去參加,并讓寶寶堅持玩下去,比如安排寶寶晨跑、登山、遠足、走獨木橋、吊橋、石子路等,鼓勵寶寶堅持到底,做個小英雄。通過鍛煉,寶寶的筋骨會越發強健,腦子也會越來越靈活,并且能掌握了各種逃生的技能。

  另外,父母還可帶領寶寶到武警中隊、消防隊,實地觀看戰士們是如何刻苦訓練的,讓寶寶學習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堅強勇敢的意志品質并潛移默化地讓寶寶不再懼怕困難。

  應對策略:

  1.讓堅持成為一種習慣。比如,寶寶看圖畫書時,不妨要求他們從頭至尾看完後再換另一本。寶寶畫一幅畫時,務必請他們有始有終。寶寶學洗自己衣服時,絕對不準借口累或手疼而半途而廢……長此下去,習慣便成自然,“堅持”也不再是難以克服的困難了。

  2.父母聯合其他人多給孩子鼓勵。來自父母、老師乃至小朋友的鼓勵至關重要。一旦在他人的幫助和支持下鼓起勇氣度過了難關,寶寶的意志力即像打鐵似地得到了有效的錘煉。

  3.自信是意志力的精神基礎。時刻對自己充滿信心的寶寶就會将與困難和挫折的對抗堅持到底。因此,平時父母要注意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