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現代讀書人的頭等大事,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個人未來的走向,而在古代呢,也是有高考的,那就是所謂的科舉制度。古人講究“學而優則仕”,就說明了讀書人最後的追求一定是走上當官這條路。
在魏晉時期,國家選擇人才還是用所謂的九品中正制,但是該制度發展到後期,基本上是隻有貴族的人才能被當選,于是該制度已經嚴重影響了人才的選拔。伴随着社會的進步,科舉制度開始有了萌芽。
魏晉動亂過後,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建立了隋朝。新的王朝剛剛建立,國家需要很多的優秀人才,而九品中正制沒辦法滿足隋文帝的要求,于是他選擇了改革,用全新的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
科舉制度呢,其實和今日的高考制度是很相似的,都是國家組織全國大規模的考試來招募人才。科舉制度是面對所有人的,隻有你是有才能的人,通過嚴格的幾次考試,就很有希望榜上有名,甚至是高中狀元。隋文帝首開的科舉制度,通過考試,進行人才選拔,所選拔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給隋朝帶了繁榮和穩定。
如果說隋朝隻是科舉制度的開始階段,那唐朝就是科舉制度的完善時期。唐朝時,科舉制度增加了殿試,皇帝直接選拔人才,體現了國家的人才的重視和出于公平的考慮。再則,唐朝還增加了明經和進士兩科,而到了武則天時期,更是增加了武試,自此之後,可以說是文武人才都有機會為國家出力了。
科舉制度在古代中國,存在了大概一千三百年,開始于隋唐,在清朝後期被廢除。科舉制度作為一種人才選拔方式,其實是有很大的弊端的。首先,科舉考試強調的是死讀書,就會出現很多的書呆子。其次,科舉考試因為人員數目大,很容易出現舞弊現象,而且難以杜絕。再次,科舉考試到了後期,完全是一種八股文的僵化思想。最後,伴随着社會的進步,科舉制度其實已經不适合國家選拔人才的需要了。
晚晴時期,伴随着外來文化的入侵和國人開眼看世界,現代教育已經被提上了日程,既然科舉制度已經過時了,那麼就應該廢除,進行向外國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